首页 > 威海社会

威海市的国际科技合作“朋友圈”咋就那么“铁”

2020-03-13 编辑: 宋倩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持续扩散蔓延。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友情弥足珍贵,合作更见真心。我市科技部门积极与意大利、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56个合作机构、合作伙伴保持密切沟通联系,介绍中国、山东和威海疫情防控取得的良好成效,分享战“疫”经验,得到了外方机构和合作伙伴的热烈回应。一封封来自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言、饱含异国情谊的电子邮件,生动诠释了“病毒无国界,万里尚为邻”的抗疫信心和协作决心。

      恩瑞克·德里奥利

      欧洲膜学会荣誉主席、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膜技术中心创始主任,山东省人民友好使者、威海市荣誉市民

      他在邮件中对战“疫”的最终胜利充满期待,表示疫情一结束就组织膜技术领域专家来威海访问,推荐国外企业和研发团队进驻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同时计划10月份在威海举办第十七届中欧膜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大会。

      从2004年起,德里奥利每年都会带领意大利、捷克、西班牙、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的膜技术专家团队不远万里,前来我市共办中欧膜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大会,与我国专家交流、与本地企业对接,至今已促成技术合作项目和意向360多个。

      2019年,在德里奥利的推动下,由威海市与欧洲膜学会、中国膜工业协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共建的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正式开园。园区采取聚焦龙头企业、瞄准高端特色、加快产业链集聚、加强高校院所项目合作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对接、产业招商、人才引进,已吸引涵盖膜材料、膜装备、膜工程等领域13家企业入驻,预计年产值过亿元。

      我市膜相关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逐步形成以威高血液净化为代表的生物医药膜制备及材料企业,以浩然特塑为代表的国际先进膜新材料生产企业,以格润环保、英卡瑞、德润环保、润发环保等为代表的水处理膜应用企业等,年产值近百亿元。中欧膜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大会也成为国内膜技术领域重要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品牌活动。

      熊泽寿人

      日本技术士会日中技术交流中心总代表

      他邮件中表达了殷切期盼:“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期待疫情尽快结束,我们携手并肩,再次开展进一步的技术合作与交流。”

      2019年12月底,熊泽寿人作为日本技术士会代表,参加了在我市举办的首届中日科技创新合作大会。

      大会正式拉开了我市与日本科技交流合作的序幕:与日本技术士会、日中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国立东京海洋大学、国立千叶大学、国立岩手大学、仲精机株式会社等机构、高校院所及相关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扩大了对日科技合作的“朋友圈”,拓宽了对日科技合作渠道,搭建了与日本高层次专家合作对话的平台。

      会上,促成高区管委、联桥集团与日本技术士会日中技术交流中心三方共建中日科技转移转化平台等10个平台、项目、技术合作协议现场签约,达成合作意向19个。

      赵盛峰

      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中国首席代表

      他在邮件中说:“得知今年中韩创新大赛报名通道已经开启,筹备工作有序推进,我们非常有信心再度合作,相信中韩两国很快就会战胜疫情。”

      中韩创新大赛是我省对韩科技交流合作的一项重要品牌活动,由山东省政府与韩国中小企业部主办、山东省科技厅与威海市政府承办,每年举办一次,旨在通过“以赛促招”模式集聚创新资源,吸引韩国创新项目及创新团队在威海和山东落地。

      自201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过两届,共有2000多家韩国企业(团队)报名参赛,促成67个科技创新项目在我市找到“婆家”,推动了以威海韩国技术创新研究院、威海韩国科技产业园(大学科技园)为主体的威海韩国科创城建设。

      2020年春节前夕,已有29个参赛创新团队在威海设立韩资企业。另有20多个韩国获奖企业(团队)代表,原计划3月份来威海办理公司注册手续,因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成行。

      为了帮助这些韩资企业尽快落地,市科技局会同市科技服务业行业协会,按照“全年不断线,随时开花结果”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网络沟通工具,畅通线上办事通道,远程指导韩方准备材料、填报表格,通过跨国特快专递发送护照、执照等认证资料,由我方代办相关手续,已顺利帮助12家韩国企业办理了注册手续。

      “东风劲吹鼓帆日,破浪前行奋进时。”当下,市科技局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实施科技创新国际化战略攻坚突破行动,与有关国家机构共谋举办一系列高端国际创新合作活动,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格局,助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开创全新局面。(来源: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