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抗“疫”群英谱】李新刚:“让隔离点像家一样温暖”

2020-03-14 编辑: 宋倩

      3月13日,羊亭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旁的早樱树花苞满枝,迎着暖煦的春风摆动,仿佛在对几位结束隔离的人挥手相送。

      “回家吧,多保重,咱们可别再见面啦!”冲着渐行渐远的背影,羊亭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临时党支部副书记李新刚挥了挥手。从152人缩减到14人,40个日夜的守候,李新刚把羊亭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守成了温暖的堡垒,让里面的人安心,让外面的人放心。

      在2月3日之前,李新刚作为羊亭中心卫生院的副院长,看着身边的“战友”奔向前线,他也想往武汉冲,一封封请战书递上去了,却始终没有去成。而这时,另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了他的肩头:组建羊亭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

      “速战速决、万无一失。”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做了多年科室管理者,情况越是紧急,他的头脑越是冷静,接到命令一个小时之内,他立即带领医院骨干展开行动,一晚上的时间就完成了人员组建、物资调配、消杀培训等工作,第二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正式启用。

      比起建设和管理,最难的还是稳人心。远离闹市,远离村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成为了孤岛,恐慌、紧张的情绪蔓延,刚入驻的被隔离人员心里仿佛都蒙上了一层阴影。而李新刚的心里始终绷着一根主线,“不仅要隔离,这里更要像家一样温暖。”

      对“孤岛”,抵触是最普遍的心理,曾经有一位密切接触者在半夜告诉医生肚子疼痛难忍,李新刚和同事急忙套上防护服,推着B超去为她做检查,最后发现是情绪极度紧张所致。紧张的人不在少数,为解决这个问题,李新刚就设置了一条温情“专线”,让护士长王菁带着女性医务人员陪被隔离人员唠嗑,在知心姐姐的劝解下,大家都慢慢理解了“孤岛”的意义,心里的阴影也在一点点散去。

      说到底,缓解焦躁需要的还是温情的守护。“409号房间不吃辣,饭菜要炖的烂烂的。”“419号小伙子饭量大,得给他加双倍量。”“501有糖尿病,饭菜不能加一点糖。”……在隔离点的日子里,李新刚收集了一堆便签纸,每一位被隔离人员的需求,他都牢牢记下。

      提起501,李新刚的脸上满是温情,“这位大爷70多岁了,跟个小孩似的,老忘记打胰岛素,每天晚上十点,我们都得打电话提醒他,生怕哪一天给漏了。”

      在集中隔离之初,有700多通电话打进值班室,有人甚至每隔几小时就要提一个新需求,但只过了三四天,提的要求就渐渐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对医护人员满满的感激。

      疫情防控向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人越来越少,李新刚却越来越憔悴,保护被隔离人员,保护“战友”,他唯独忘记保护自己。

      在管理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同时,他还主持着威海卫人民医院肛肠科和羊亭中心卫生院的工作,手术一台接着一台,三点连轴转,时常通宵无眠,他的腰间盘突出越来越重了,但他办事说话依旧干脆利落,只有提到爸妈,他才有一丝停顿,“真不愿意跟他们视频,我瘦了不少,不想让他们看见。”

      面对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各种荣誉,李新刚宠辱不惊,淡淡的说,“毕海滨副院长、江楠主任等医护工作做的比我多多了,大家要感谢的应该是他们。”

      前几日,一位解除隔离的小学老师给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全体医护人员送来一份感谢信,他小心翼翼地收藏,在工作的间隙中,会拿出来看一看,感动溢满心间。老师这样对他说,“疫情让我们这些园丁和天使相聚在一起,我们就像一家人,没有感到丝毫的孤单并且觉得温暖。冗长的黑暗中,你们是我唯一的光。”(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艺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