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张海波调研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项目建设时强调:做好“四篇文章”打造精品旅游特色品牌

2020-03-15 编辑: 谭立勇

    威海新闻网 3月1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海波到荣成市、文登区调研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项目建设工作,要求做好挖掘、丰富、串联、提升的文章,保护和传承红色记忆,整合利用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推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突破发展,丰富全时全域全龄旅游体验,打造精品旅游的特色品牌。

    张海波先后来到荣成老县委旧址、龙山革命纪念馆和文登区葛家镇革命烈士塔、“三军”西上驻地展馆、第二届胶东特委事迹陈列馆,深入细致了解革命历史事迹,实地查看红色印记展馆的规划建设情况。张海波说,威海是革命老区,红色印迹众多,每座山、每个村都有故事,这些革命历史、优良传统需要深入挖掘整理,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各界和一些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呼吁保护红色印迹,做好挖掘整理工作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很有意义。一方面要加强保护,不能让历史印迹随时间推移湮灭;另一方面,要与精致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让红色印迹更好发挥作用。在历史遗存的挖掘整理上,要尽可能恢复历史原貌,保留原有味道。要采用文学艺术等各种手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是年轻人愿意接受的方式,用一个个接地气的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在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张海波查看了郭永怀故居的维修保护情况。他说,郭永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听了他的事迹无不感动,崇敬感油然而生。要把郭永怀故居保护好、恢复好,把口口相传的故事挖掘好、整理好。郭永怀故居的保护,要与周边的乡村振兴样板片区打造结合起来,整体规划,统筹考虑,让来访者既能瞻仰学习,又能体验民俗风情。在文登区高村镇金岭村,张海波来到张富贵故居,了解全国劳模张富贵的事迹。他说,张富贵用实际行动践行的“四个一辈子”,一辈子听党的话、一辈子拥军优属、一辈子关心群众、一辈子不脱离劳动,值得我们学习和坚持。威海有许多这样的先进典型,他们身上体现的优良传统是宝贵精神财富,要挖掘出来、传承下去。在文山公园名士馆,张海波详细了解文登的历史文化。他强调,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结合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培育文化旅游的新亮点、新名片。

    在荣成市海草湾医养小镇、西寨乡村记忆馆和文登区坤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张海波实地查看民俗旅游发展情况,了解项目建设进展、运营模式及特色亮点。张海波说,民俗旅游项目要整体规划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突出特色,形成体系。如果单打独斗,不成规模、不成系列,就打不出影响。既要百花齐放,一村一个特色,也要品牌引领,用一个品牌串起来,连锁化经营,统筹对外宣传推介。要注重传统与现代有机嫁接,把传统的、地域的、特色的元素挖掘出来,融入现代元素,引入康养等新业态,把民俗特色变成吸引人的服务业项目。民俗旅游项目重在创意设计,要引进专业化公司和团队,在品牌创意上下功夫,打造亮点,抓住眼球。要推动公司化运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营销,提高民俗旅游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水平。

    张海波强调,精致城市和全域旅游相辅相成,城市建设要精致化,文化旅游发展也要精致化。要按照全域旅游的方向,统筹一二三产业,统筹农村、城市,推动旅游项目联动发展。要做好挖掘、丰富、串联、提升的文章,深入挖掘特色历史文化,丰富全时全域全龄旅游体验,串联特色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内涵。要围绕“一条主线、十大板块”,合理布局文化旅游项目,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产业规划一年一年做起来,具体项目一个一个干起来。保护红色印迹、发展民俗旅游,都要与农村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紧密结合,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提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打造精品旅游的特色品牌。(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文 朱春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