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Hi视频丨威海老故事《一代名吏徐士林(一)》

2020-03-16 编辑: 宋倩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威海老故事》,我是老王。

      今天的节目,咱先不急着讲故事,老王我呀,准备了一个小题考考大家伙儿,什么题目呀,考您三个字儿,您说哪三个字?唉,就这仨字儿!您认识吗?

      嘿,那位说了,这不是锡茶壶吗?劳驾,您再仔细看看,这叫“鍚荼壼”(yáng tú kǔn),可不是“锡茶壶”哈。各位,您跟我犯一样的错误呢,我头一次见到这仨字儿,我也差点读成锡茶壶了,不过这定睛一瞅,不对呀,所以特意去查询了一下资料,现学现卖,今天就给大家伙儿讲讲。

      那位说了,不就三个字嘛,读错又怎么样?您还特意来给我们讲讲。嗨,您可别小瞧这三个字,它要是没有什么稀奇处,老王还能随随便便地拿出来跟大家白话?话说这三个字,可是给清朝的乾隆挣足了面子,而且乾隆认识这三个字,与咱威海人有绝对的关系,怎么回事,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乾隆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国家用锡料作了一把茶壶,作为礼物送给乾隆,上面故意写上“鍚荼壼”这三个生僻字,老王估计哈,他们是想揶揄揶揄、笑话笑话偌大的清朝,看看你乾隆和你的文武百官是不是有人认识这三个字。

      出乎意料的时,当使臣递上写有这三个字用锡料做成的茶壶,看着乾隆帝成竹在胸地念出这三个字后,该国使节大为惊讶,回国后,绘声绘色地向国王禀报说,大清皇帝如何如何了得,决不能小视啊。

      可是咱们都知道乾隆皇帝是满人,精通满文是应该的。对于汉文,尤其是这么容易混淆的字,连咱们汉族的官员都没认出来的,他一个满人皇帝是怎么知道的呢?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乾隆的老师徐士林了。您不禁要问了,这徐士林是谁?

      说起这个人,就让咱们就一起骄傲一把吧,这徐士林出生在咱文登徐家村,字式儒,他有才有守,清勤廉干,是清代著名的廉吏。

      徐士林从小家里很穷,但是很好学,常常趴在私塾窗口听先生讲课,居然也学了不少东西。后来徐士林跪在母亲面前流着泪,恳求父母送他读书。父母亲见他这么好学,便咬咬牙卖掉耕牛,又借了贷,凑够钱供他去读书。徐士林在私塾刻苦攻读,不分昼夜,很快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博学秀才。

      考进士的时候,康熙皇帝看他试卷答得好、字也写得好,就让他做了皇孙们的老师。乾隆呢,就是徐士林的学生,小时候很调皮。有一次,徐士林让乾隆默写一篇文章,乾隆没默写出来。于是徐士林打了乾隆一戒尺,并罚跪一炷香,皇后一听说这件事,心疼孩子呀,急急忙忙就赶过来了,皇后气冲冲地说:“您这位先生怎么能打我们皇孙呢?”接着皇后就说,“俺这个孩子,学文化也是大富大贵的人,没有文化也不能穷到哪儿去。”

      徐士林一听就不干了,我管你什么皇后、皇孙,身为帝师,我的任务就是把皇子皇孙教育好,培养成才,让他成为有文化的人,难道您想让孩子没文化,没出息吗?皇后觉得徐士林言之有理,从这以后,皇后就把乾隆彻底交给了徐士林。

      真是严师出高徒啊!当乾隆帝看到高丽使节进奉的茶壶上,写有“鍚荼壼”这三个字的时候,手心就疼了一下,为什么呢?原来当年他也把这仨字儿念成了“锡茶壶”,就为这,徐士林还打了他一戒尺呢,让他印象颇为深刻。

      徐士林不但做老师严格,做学问也是一丝不苟。有一次,乾隆让徐士林去考一考皇子们的学问,这皇子里面就有不服气的,站出来出了个对子,想考考徐士林。

      “锣镜照宇宙”。宇宙多大呀,这话说的够绝的,那徐士林是怎么回的呢?挨,“朱笔点乾坤”,妙!实在是妙!但是这句妙对被别有用心的人听去了,于是借题发挥,告到了乾隆那里,说徐士林有谋反之意。那么大兴“文字狱”的乾隆皇帝知道这件事后,会如何对待自己的恩师呢?

      欢迎关注“Hi 威海城市客户端”,《威海老故事》咱们下回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