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登记出入338万人次……环翠区“两张网”助力基层防疫

2020-03-19 编辑: 宋倩

      疫情发生以来,环翠区利用网格化管理与大数据平台,借助由1131名专兼职网格员组成的人工防疫网,与联通环翠区5212个卡点的威海市公共场所出入登记系统形成的数据防疫网,畅通基层防疫“末梢神经”,筑牢基层防疫战线。

      网格化防疫,全覆盖无死角

      电话联系、防疫宣传、卡点值守,在环翠区基层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靠着一个口罩、一支笔、一个小喇叭、一摞宣传单页……全力筑牢距离社区居民最近的一道防线,他们就是社区网格员和网格协管员。

      自从当上网格协管员后,环翠楼街道大桥社区的黄祖花和郐艳珍经常忙得脚不沾地。早上7点半,到岗;8点开始排查,宣传防疫知识;下午进行社区巡逻,检查卡点情况……一天下来,往往累得腿脚酸麻,口干舌燥。

      像黄祖花和郐艳珍这样甘于奉献、勇敢“逆行”的网格员们还有很多。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感天动地的言行,靠着自己的手、脚、眼、耳,为人民群众筑起了坚实的“守护墙”。

      在防疫过程中,信息较为封闭的农村容易成为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为此,嵩山街道将辖区9个农村,划分为2个片区、9个网格,以网格系统为阵地,以网格员为主力军,辐射发动广大志愿者,形成疫情防控的“蓝色保护罩”,确保疫情在最基层可防可控可追溯。

      一个个“小网格”织密了疫情防控大网络,环翠区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了防疫工作的全覆盖,网格员们也用坚实的力量为社区、村居编织了一张严密的防护网。

      数字化防疫,精准无差错

      和人工巡逻值守相比,“码”上战“疫”新方式的出现,令人员流动量大、值守登记操作麻烦、登记的纸质信息难以追溯等难题迎刃而解。现在,居民无论是进出小区、商超,还是搭乘出租车,都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即可通行。

      居民扫码所使用的软件——威海市公共场所出入登记系统,由环翠区科技创新孵化器入驻企业威海云数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该系统充分发挥大数据的资源、平台、技术等优势,有效提高了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我们拿手机扫一下确认提交,自己的信息就上传了,工作人员不用手写登记,双方都省不少事。”买完菜回来,古北社区居民张夕玲掏出手机扫码通过社区卡点。社区工作人员谭颖智立即对其进行体温检测,确认登记后放行。整个过程仅用了十几秒。

      “扫码通行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也减少了小区居民通过卡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卡点工作人员反映,这种智慧化防疫方式不拥堵,不聚集,也能减少居民交叉感染风险。

      目前,威海市公共场所出入登记系统陆续在各大商超、酒店、医院等公共场所以及出租车上应用,扫码确认即可完成登记。

      因为该系统必须使用实名信息登记,很多居民担心是否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对此,环翠区大数据中心主任李伟做了专业解释:扫码只是信息采集方式,不涉及金融支付系统,不涉及银行卡信息,采集的信息仅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出入公共场所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为的是一旦发现确诊病例,能够第一时间精准“秒”查。

      “该系统仅用于疫情防控和排查,在疫情结束后即停止使用。且各级管理员在管理后台只能看到脱敏后的数据,不会泄露个人隐私。”李伟表示,该系统在环翠区启用以来,人员进出登记达338万余人次。(来源:中国威海环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