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点赞!威海连续四年获评 “全省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先进市”

2020-03-26 编辑: 宋倩

      近日,省财政厅公布2019年度省对市预算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结果,我市名列全省第三,获评“全省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先进市”,获得1000万元奖励资金。自2016年起,我市已连续四年获此殊荣。

      2019年是近年来形势尤为复杂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大力推进财政存量资金分类处置、精准盘活,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加快预算执行,扎实做好财政预算管理各项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

      盘活资金节支增效,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加大资金收回力度

      2019年,我市出台了《关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将存量资金收回时限由结转超过两年提前到结转超过一年,全年共收回2.8亿元,统筹用于落实各项民生政策以及支持企业、产业发展等关键领域,最大限度实现财政资金价值。

      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市财政部门采取“区分用途、明确时限、分类管理”的办法,加快支出进度,避免资金年末过多结余。对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采购等项目支出,严格按照实施进度和合同约定,实行限时办理;对按标准、按人头据实结算的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领域民生支出,实行“先预拨、后清算”,解决了以往年内资金拨付频率高、资金测算较为繁琐的问题。

      合理压减项目支出

      对实施周期长、跨年度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等项目,以及分配时间晚、执行进度慢、资金结转大的项目,合理预计支出需求,压减预算规模;对当年不能实现支出项目的,通过压茬安排等方式延至以后年度安排。

      科学精准编制预算,增强统筹调控能力

      实行“全口径、一体化”预算编制

      将市级各类预算资金连同存量资金等,全部纳入预算统筹安排,将民生保障、投资发展、偿还债务等支出全部编报预算。

      实施零基预算管理

      改变原有固化预算编制方式,以市级项目库建设为基础,提升预算编制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不留“硬缺口”。

      健全完善预算标准体系

      进一步完善了公用经费综合定额标准、通用项目分类支出定额标准,切实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规范资金使用管理,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优化专项资金结构

      结合历年专项资金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公开等情况,对管理松散、分配固化的重点领域专项资金,通过绩效管理、审计、监督检查等手段加以规范。对到期和一次性安排的及时清理收回,对交叉重复、碎片化的统筹调整投向,对低效无效的坚决削减或取消,对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直接补助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加快退出。

      规范专项资金设置管理

      专项资金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以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特定政策调控要求统一设置。具有阶段性目标的专项资金执行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试点类项目不超过3年。

      推进上级和市级专项资金统筹使用

      对上级切块下达的资金,与市级同领域专项资金相结合,一并研究预算安排和资金使用,形成资金合力,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来源: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