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山河无恙,英雄归来

2020-04-02 编辑: 宋倩

      4月1日下午2点30分,搭载着12名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的“专列”缓缓驶进东山宾馆。在前方迎接他们的,是鲜花、是欢呼、是脸上灿烂的笑容。

      在疫情最紧迫的时刻,威海儿女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奔赴武汉一线。用“最美逆行”为武汉人民点亮生命之光。

      警车开路,夹道欢迎,天寒地冻之时,我们怀着最崇敬的心情目送你们离去;春暖花开之日,我们用这最盛大的礼仪欢迎英雄归来!

      “方舱战士”把家还

      4月1日早上6点的德州齐河县,天刚蒙蒙亮,12名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早已打包好行李,坐上从威海开来的“回家专车”。

      就在前一晚,他们已经与省内的战友一一告别,威海卫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仪庆春为齐河县政府留下了一封感谢信,一页纸上写满了真挚的感激之情。

      “上车了,下午两点多就能到家。”“老公,我下午就到。”一上车,大家便不约而同地拿起手机汇报行程,脸上笑容灿烂。文登区人民医院护师田翠翠说,“快两个月了,特别想念爸爸妈妈的唠叨和孩子的哭闹声。”

      就在2月9日,12名队员在凌晨临危受命,为了心中那份职责与使命义无反顾。他们穿上层层套叠的防护服,进驻武汉汉阳方舱医院。

      让文登区人民医院护师邹军最难忘的还是第一次进入方舱医院。那天,被防护服憋得喘不上气的邹军是被志愿者“扶”出来的。为此,她打了整整一脸盆水,找了同组“战友”来,用练憋气的“笨办法”来锻炼自己的肺活量,一练就是大半天。

      一个月的时间里,邹军锻炼时刻不落下,从第一次“力不从心”的逐渐成了“得心应手”。可再怎么练,邹军依然“憋得难受”——临行前,隔离酒店的保洁阿姨一把抱住了她,什么话也不说,就是一个劲儿地哭。但直到离开前,她们互相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就连招呼都没有打过几句。

      对患者来说,他们心中的英雄就是白衣天使;而在市立三院呼吸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张永强眼里,“英雄”是他收治过的一名普通姑娘。

      “我年轻,又是党员,我这个人可是‘百毒不侵’呢。”小姑娘是当地社区基层干部,因为在社区执勤感染了新冠肺炎。可来到方舱医院,她却依然像在社区一样活跃在志愿服务上,看不出一点对于疾病的恐惧。张永强曾经问过她,是否后悔过自己的决定,小姑娘的回答干脆利落:“不,从来没有。”

      初到武汉,张永强便在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听到“英雄”的话语,又让他的内心有了新的起伏。从武汉乘飞机回来的路上,他和战友们一起挥舞国旗,高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休息几天后,我就回来上班,在威海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张永强说。

      “最高礼遇” 迎凯旋

      “来了,来了!”下午2点26分,在东山会堂前,翘首等候的家属、亲友涌动起来——我们的英雄回来了!

      热烈的掌声中,在16辆警用摩托、2辆警用汽车护航下,一辆大巴车缓缓驶来。车前,悬挂着红色横幅:“欢迎英雄凯旋”;车内,12位援鄂医护人员向大家用力挥手。

      在援鄂医疗队队员、威海口腔医院护士长谢添的丈夫刘士桥怀里,不满2岁的女儿刘伊伊一双稚嫩的小手在用力挥舞。

      “这50多天,每次我和谢添视频的时候,伊伊就会凑过来。到后来,伊伊每天缠着我要手机,说‘我要看妈妈’。”抱着女儿,刘士桥说,“刚才,我给伊伊和妈妈的展板拍了张合影。一会儿,她们娘俩就能真正抱在一起了!”

      从沿途道路到东山会堂,掌声与欢呼始终相随。威海以一座城市的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凯旋归来。

      “特别激动、特别开心,我们终于回家了!”接过花束、奖牌时,援鄂医疗队队员、市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王春燕难掩心中激动之情,“一下车,就看到碧海蓝天。这是我们熟悉可爱的家乡啊!”

      以辽阔海岸为幕布,12位援鄂医疗队成员依次接受这场“最高礼遇”。临行前,他们曾笑着请战,而我们热泪盈眶。今天,当我们笑着迎接时,他们却已是泪流满面。

      紧随着归乡的脚步,一场场欢迎仪式先后举行。

      刚到医院门口,援鄂医疗队队员、市妇幼保健院副护士长田静的眼眶瞬间湿润。一百多位同事在等待着他们的归来,一路上她记不清拉起了多少双手,耳旁更是久违了的熟悉声音:“静姐,你总算回来了,我们都特别想你。”“知道,知道,谢谢你们……”田静微微低着头,尽量不让眼泪掉出来。

      英雄归时春已来

      12名医护人员的经历打动人心,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则简单而平常。

      英雄们的经历打动人心,英雄们的希望也很简单而平常。

      “回去之后,我得多学学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水平,让自己的专业技能更扎实。”刚刚走下大巴,文登区人民医院护师田翠翠对于今后已经有了打算。

      疫情刚发生时,田翠翠便请愿上一线,当时急需ICU等科室的医生,身为心理科护师的她报名去了文登区隔离点工作。

      “出去一趟长见识了,我也要向他们学习。”田翠翠说,在湖北,她认识了许多重症科、内科的“战友”,也学到很多关于从前与她本专业不相关的知识;有了这些“战友”的帮忙,她想在以后钻研学习内科,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文登区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吕院华说,回到家乡的她除了亲人和事业,一定要联系的还有位在方舱医院工作中认识的“忘年交”。

      作为医疗队心理咨询小组的一员,吕院华要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为医院内病患“说说心里话”;这名15岁的初中生就是其中一员。

      “他比我自己的孩子还小两岁。”孩子虽然腼腆,平时见了面也不说话,可一到了微信上,却成了另外一个人,有什么事儿都和他的“吕阿姨”商量。吕院华和他说好了,等他考上大学的时候,一定会第一时间告诉吕院华,一起庆祝这个好消息。

      “在武汉,每个人都在自救,我们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帮了他们一把。”在武汉的一个月间,吕院华为20多名方舱医院患者加上了微信。2月份刚来时,武汉还是一片寂静,可当她离开的那天,看到市民们在阳台上向他们招手送别的时候,就觉得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妇女节那天,吕院华从隔离酒店旁剪下了一束蔷薇花,泡在水里带上了飞机。如今,这支蔷薇已经生出了新芽——“春天已经来了,我们也回来了,生活一定会更好!”(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 初佳伦 宫子媛/文 王彦博 孙大伟 朱春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