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抗“疫”群英谱】赵晓华:一个二维码,近二百万人扫过

2020-04-10 编辑: 宋倩

      如果在威海做一项“最近两个月最常做的事情”调查,扫码进出公共场所一定是热门选项之一。很多市民不知道,这些在威海随处可见、看似简单的出入登记二维码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威海市公共场所出入登记系统”,而这套系统的研发者,就是威海云数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晓华和他的9名同事。截至4月8日,该系统扫码人数达到178万人,扫码总量达到3058万人次。

      时间回到1月31日,阴历正月初七下午4时许,休假在家陪孩子的赵晓华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环翠区大数据中心打来的:“现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很多社区实行实名登记进出,用的还是填表登记的老办法,能不能做一个系统,不用那么麻烦?”

      “我们就是干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数据服务的,想到能做一个平台,为威海疫情防控做点贡献,公司的同事都特别兴奋。”赵晓华说。

      说干就干,放下电话后,他立刻组织9人成立疫情防控系统专项研发小组,通过网络和电话分配任务、沟通需求、跟踪进度、反馈结果。

      自1月31日开始,赵晓华就没在凌晨两点前睡过觉。他和同事们日以继夜地奋战,系统在2月7日顺利上线,在环翠区鲸园街道、羊亭镇等地部分村居试运行。“按照往常速度,一个系统从方案确认到最终上线,差不多要两个月的开发周期,这次我们只用了一个周。”赵晓华骄傲地说。

      紧接着,赵晓华和同事们又接到威海市大数据中心的通知:要将他们开发的系统推广到全市使用,同时丰富功能和板块。这意味着系统的日访问量由此前的几万人次,增加到十几万、几十万人次。

      虽然赵晓华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和同事们不停地优化系统,但系统在全市推广初期和早晚高峰时段还是多次出现卡顿现象,赵晓华的睡觉时间一减再减,经常系统优化完毕,已经是清晨5点多、天都亮了,抓紧休息两个小时后,7点又到了扫码高峰时段,又得爬起来进行保障。

      威海云数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在威海市大数据中心和环翠区大数据中心的帮助指导下,不断对“威海市公共场所出入登记系统”优化升级,增加功能,增加对接数据,累计更新版本50余次,涉及各项功能模块300多处。

      回想起来,赵晓华还是很自豪:“系统从最初部署在阿里云的一台服务器,到后来部署到威海云计算中心的十几台服务器,对接了省里、市里十几个单位的数据,得到了威海云计算中心、智慧北洋、三大运营商和支付宝、腾讯公司的大力支持,为疫情的联防联控提供了实时、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搞软件开发好多年了,这是难得一遇的大数据大练兵。”

      赵晓华和同事们的付出见到实效。记者2月中下旬和3月初在市区多个社区采访时,社区工作人员纷纷点赞“威海市公共场所出入登记系统”。“这个系统上线前,居民回家需要排队手写登记个人信息,上线后,只需扫码通行,至少快一倍。如果有人从省外或境外返回威海,社区马上从系统上获得信息,上门服务,通知他们居家隔离。需隔离人员私自出来,我们也能马上发现,进行劝导。后期系统还实现了申请、显示山东省电子健康通行码的功能,减少了社区居委会为居民签发纸质健康通行卡的大量工作。在复工复产阶段,这个系统还实现了各营业场所自主申领场所码。”环翠区鲸园街道万福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潇童说。

      随着各行业陆续复工复产,系统逐步在全市各公共场所投入使用,涵盖企业、商超、个体经营户、医疗系统、教育系统、公交车、出租车、宾馆酒店、餐饮、美容美发、洗车服务等场所。

      因为一直在家中忙于系统的研发升级,系统在公共场所的使用体验均来自检查点的工作人员及使用者的反馈,直到3月中旬,系统上线1个多月后,赵晓华才走出家门,第一次在进出社区、商超时使用自己开发的系统。“看着身边的市民扫码进出,那种感觉真好。系统可以被那么多人使用,特别光荣。想到能为疫情防控做贡献,再苦再累也值!”赵晓华说。

      3月31日,妻子为赵晓华缴纳了相当于往常3倍的当月话费,拨打电话时长超过3000分钟。“接听电话至少在3000分钟以上,还有大量时间通过网络沟通。”赵晓华说。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因为要和各区市的系统使用者沟通,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几乎没停过,嗓子常常是沙哑的。

      采访即将结束,记者问赵晓华有什么心愿?他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这个系统不再使用。因为当没人使用这个系统了,就证明疫情真的离我们远去了。”(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沈道远\文 王茂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