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次疫情让我们猝不及防,但我坚信我们一定会赢!因为我们有你们——最无畏最无私的白衣战士,你们的白衣就是最坚实的铠甲,无坚不摧、所向披靡。”近日,一篇题为《亲爱的妈妈,长大后让我成为你》的作文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从妈妈没留下一句话就离开,早上起床后发现妈妈不在家的委屈;到知道妈妈奔赴战“疫”一线,为大家的安全夜以继日工作,对妈妈的理解、思念和敬仰。文章从孩子的视角见证了妈妈的战“疫”历程。
汤群隔着数米距离与母亲和女儿见面。
这篇作文的作者,就是威海光华医院副院长汤群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每当看到女儿的作文,疫情发生以来的一幕幕就在汤群脑海中回放;每当疲惫的时候,汤群就会拿出女儿的这篇作文看看,女儿的话给了她更多的动力和勇气……
庚子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当看到那么多同行都奋斗在战“疫”一线,汤群对家人说:有机会,我一定要到一线去。
光华医院全院上下也做好了奔赴一线的准备,1月28日,60多名医护人员返岗,在请战书上签字并按下手印,表示愿意到战“疫”一线去。汤群个人也递上了一封请战书,百余字的内容,坚定地表达着愿奔赴武汉的决心。等了几天,虽然没有等来被征召的消息,但另一份艰巨的任务却交到了她手上——组建经区第一处集中隔离点。
接到这一紧急任务时,是1月30日晚。那一刻,汤群有些“振奋”,虽然没能奔赴武汉,但能投身于家乡的战“疫”一线,自己的愿望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第二天,天还蒙蒙亮,没来得及跟熟睡中的孩子说上一句话,汤群就奔赴了集中隔离点。
建立集中隔离点,需达到的相关要求很多,但留给她的时间却不足24小时。有改造上的困难,她带领所有医护人员变身装修工和设计师,严格划分好包括隔离通道、工作通道在内的各种区域;操作流程上缺乏经验可循,她跟几位骨干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发现必备的医疗物资不够或者来不及配备,她第一时间调度光华医院的医用物资……所有工作完成时,已是当天晚上11点多。仅用15个小时就建成集中隔离点,大家齐心协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次日,集中隔离点如期启用,汤群为自己排了第一班岗。
2月3日,经区第二个集中隔离点成立,汤群将已经步入正轨的第一个集中隔离点的工作安排妥当,马不停蹄组织医院的精兵强将成立第二小分队,赶往新的集中隔离点。自疫情发生以来,汤群先后带领医院的5批医护人员投身集中隔离点的工作中,并将集中隔离点的各项工作制度和责任流程等汇编成了近万字的详实资料,给后续集中隔离点的筹建与运转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集中隔离点上,除了观察留观人员的身体状况,汤群和医护人员还是“服务员”,发餐食、更换床褥、打扫卫生……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不吃不喝不如厕,6小时的班次轮下来,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但最繁重的工作,还是关注留观人员的生活和心理上的需求。
“给106号房间的留观人员买洗面奶。”“抽空回访一下408号小姑娘的情况,情绪有些低落。”“给302号房的小伙子准备葱须、生姜、橘皮,让他煮水喝驱寒。”……在汤群的手机备忘录里,几百条信息细心地记录着集中隔离点每一位留观人员的情况和需求。值班室的电话晚上10点之前几乎不间断,汤群像知心朋友一样,给留观人员以暖心的服务。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集中隔离点的留观人员也越来越少。连续每天24小时驻守在集中隔离点,让一待就是半个多月的汤群瘦了一圈。汤群的母亲带着汤群上三年级的女儿来集中隔离点看她,隔着老远,女儿向她大喊:“妈妈,您是真的英雄!”一席话,让汤群鼻子一酸。
最近,汤群荣膺威海战“疫”最美人物称号,这给了她更加坚定的前行动力。“我要给女儿做好榜样。不管到什么时候,她都可以自豪地告诉别人:妈妈是勇敢的白衣战士!”汤群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常会会/文 薛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