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翠区

王家夼: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心

2020-04-21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春风拂面,环翠区羊亭镇王家夼的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整个村庄被果树花包围着,宁静中充满生机。“自从有了这个大棚,每年都能拿到分红,还一年比一年多!”曾经的贫困户,85岁高龄的王大爷脸上透露着幸福的笑容,站在干净整洁的大路边,他高兴地说:“咱们王家夼真是越来越好,你看看这个小广场建的多好,村里的路都修了,厕所也都改造了,大街小巷干净了,环境更美了,咱们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心了!”

  王家夼村日新月异的变化赢得了王大爷真心实意的称赞。实际上,脱贫攻坚战打得怎么样,群众心里也有杆秤。只有把脱贫攻坚工作实打实地做好,才能给贫困群众带来更多看得见的实惠,脱贫成果才能更好地被群众认可。
  在以前的王家夼,像王大爷这样的老年贫困人口有40多户,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任何收入。贫困户要脱贫,产业扶贫是根本。为保证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分红,提升“造血”能力,王家夼村利用35.5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流转村民土地10余亩,深入实施温室大棚产业扶贫。村里将建成的4座大棚对外出租,利用租金收入每年给村里47户贫困户分红共计4万余元,让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去年,这4个大棚重新对外出租,我们严格筛选有实力的承租方,并与之签了10年合同,每年的固定租金收益都是4.8万元,这下咱们贫困户的分红收入有了较为长期的保障。”对于这个结果,王家夼村党支部书记王明德很满意,“棚里的樱桃树是去年新栽的,成熟后将打造成采摘园,预计收益非常可观。”目前,3个大棚的樱桃树长势喜人,郁郁葱葱的嫩叶之间,已经能看到樱桃开始挂果。

  在草莓大棚,草莓采摘已进入尾声,村民王大姨正忙着把残余的枝叶掐掉,保证草莓的正常结果。“这个大棚的草莓采摘还挺不错的,这两天老有人来。”王大姨边干活边说,“去年我在这个大棚打零工,挣了5000多。这个活轻快,离家又近,挣的也不算少,非常满足。”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是多少村民曾经的愿望,而现在扶贫产业大棚圆了他们的梦。
  要想脱贫致富,仅仅依靠大棚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给村民更多实惠,是王明德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
  王家夼地形起伏大,难以形成连片种植区,种植的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产量、质量都不高。经过一番调研考察,王明德发现,王家夼的山耩地、沙土地非常适合种植地瓜。抓住这个优势,王明德立即行动起来,联系采购备受好评的“烟薯25号”地瓜苗,发动广大党员干部义务劳动,召集村里没有工作的村民参与有偿劳动,一口气种了20多亩,去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居住的环境更好了,村民得到的福利更多了,幸福感也更强了。
  在王明德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种上了新品种的梨、葡萄、桃子、杏子、苹果、樱桃等经济作物,每年的收入起码能有两三万,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还要抓巩固提升。王家夼立足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村民长久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种植采摘园、文化旅游产业,增强村民“自我造血能力”,调动村民发展增收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据进驻基层的“四进”工作组第七组组长曲广辉介绍,他们帮助协调了5万元的文创基地资金,用于后续引进胶东花饽饽项目,建成从小麦种植、石磨磨成面粉、引子粑粑发面等集农耕文化、非遗项目传承、深度文化游等为一体的文化基地,吸引更多游客。
  “接下来,我们将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立足玉皇庙、状元府、百年桂花树、乡村记忆馆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村庄特色文化旅游,带动采摘园蓬勃发展,从而增加村民收入。与此同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做大特色农业,通过盘活集体房产,流转闲置农房,建设民宿、农家乐、加工车间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确保村民们都过上更舒适、更幸福的生活。”看着美丽的村庄,王明德谈起未来的发展底气十足。(来源:中国威海环翠)
签审:王
复审:谭立勇
编辑: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