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身边的榜样 · 抗“疫”群英谱

【身边的榜样】Hi威海城市客户端记者王璐瑶:写“泥土味”的报道,做“冒热气”的新闻

2020-04-24 编辑: 宋倩

      “与战‘疫’英雄并肩,对于新闻人来说,我们不是逆行者,而是逆行之路的记录者。”近日,当谈到获评威海战“疫”最美新闻工作者称号的感受时,Hi威海城市客户端首席记者、编辑王璐瑶这样说。再度回想起自己冲锋战“疫”一线,全面报道威海战“疫”动态的日子,她依旧能清晰地记起自己经历和记录下的每个动人瞬间。

      作为一名从业十年的“老”记者,王璐瑶早已习惯在节假日里也绷着弦,新闻工作不容有一丝拖延,接到任务“说走就走”是常态,即使是春节也不例外。然而,今年的春节,却格外紧张和忙碌。

      接到紧急返岗消息,是在1月25日——大年初一的晚上。王璐瑶马上意识到事态紧急,第二天凌晨4点多钟,就踏上了从文登返回中心城区的路,直奔单位。

      突如其来的疫情,带来大量亟需第一时间发布的信息。突发新闻、政府部门通报……当天早上6点多一回单位,她就一头扎到电脑桌前,对纷至沓来的疫情报道与信息进行筛选、编辑、发布,一直忙到深夜。而这也成了那段日子她的工作常态,每天的疫情报道与信息发布量达数百条,稿件更新压力繁重,她毫无怨言地把工作时间延长,从原来的8小时,延长至12小时,甚至是18小时,经常是早班连着晚班上,没请过一天假。

      从300万个“5毛口罩”稳人心,到8家商超承诺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4182万疫情防控资金拨付到位,再到威海持续无新增病例……正是因为这样的坚守,让更多的疫情防控信息和正能量舆论第一时间传递。全面展示着这座城市众志成城的责任担当与炽热大爱。

      在工作岗位上做好新闻编辑工作外,王璐瑶还深入一线采访防控前沿动态,记录着疫情防控的最新进展。

      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城市的防疫和复工两不误,我市最早一批达到复工条件的企业陆续开工。2月12日,王璐瑶的身影出现在威海世高光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当看到车间内工人们身穿防护服有序生产的忙碌景象,她也被这种火热景象感染的热血沸腾。她将这种触动,通过手中的笔、话筒和镜头真实、及时、生动地传递。

      战“疫”路上,王璐瑶与各行各业一线工作人员同行,与市民百姓同行,全面记录报道威海战“疫”动态和故事。而随着春暖花开,我市正常生产生活快速有序恢复,王璐瑶也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追逐采访新经济、新热点中。

      “城市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不少亮色。我们作为记录者,需要去挖掘代表着这些新经济、新动能的新闻点,展现城市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十年的记者生涯,让王璐瑶练就了一双善于捕捉的“慧眼”,她总能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势头中敏锐地挖掘出新闻点。

      4月22日,由王璐瑶策划并采写的《追风“宅经济”》系列报道在Hi威海城市客户端推出。从“云种植”这一乡村休闲新业态,到网红直播带货这一“宅经济”下日渐火热的新兴产物,再到足不出户就可看病的线上问诊新热潮……一篇篇紧跟威海当前经济发展新“风口”的生动文章背后,仿佛能看到一席齐耳短发的王璐瑶穿梭在田间地头、网红直播间、医院等各处采访现场的身影。

      在肩负编辑工作的同时,要完成采访着实不易,经常是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或是马不停蹄地抽空“赶场”,身体疲惫、压力巨大,但这些,远没有完成一篇记录城市美好变迁和市民幸福故事的稿件所带来的成就感真切。

      说起2014年参与采访的一个稿子,王璐瑶至今幸福感十足。当时,哈工大(威海)的一名大学生穆桐想要帮云南省怒江州福贡镇马吉乡村的村民筹药,王璐瑶参与记录了整个过程,并发挥媒体力量帮忙筹款。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就筹集了威海爱心单位无偿捐献的14万元医药物资,并踏上了这趟4300多公里的践诺之旅。

      当她身挂一根麻绳,用滑轮和钢索飞越滔滔怒江,吓得脑海一片空白时,多希望这一切都不曾开始。但是,当马吉米村93岁老人曲马博拿到了治疗咳嗽的特效药时,她又满心欢喜和骄傲,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平凡如我,只是一名普通记者,但是每天能从平凡生活中挖掘普通故事,记录城市美好变迁、人们的幸福故事,就是在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脚步就充满力量。”王璐瑶说,她将继续坚定地走在记录时代变迁的路上,在田间地头的丰收喜悦中,从邻里拉呱的欢声笑语中,在热火朝天的生产一线中……用一件件接地气、冒热气、有温度、有情怀的新闻作品,讲述一个个真实、立体、鲜活的中国故事。(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常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