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市各进山入口处多了“防火”新阵地——临时检查站。站内每天安排两名防火安全员,配备相应防火设施设备,主要负责宣传防火知识、管控人员进山、处置突发火情。
“一个烟头、一个火星就可能引发一场森林大火。临时检查点的设置,就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火种进山,降低火灾隐患发生。”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11月至次年5月为森林防火期。特别是清明节过后,随着气温回升和大风干燥天气的持续,森林火险等级逐渐攀高,森林防火形势日趋严峻,火灾隐患进入高发期。
眼下,正是森林防火关键时刻,为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市林业局进一步提升森林火险戒备等级,在原有进山检查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各进山卡点旁设置临时检查站,增派防火安全员,发放“森林防火检查”袖标,配备专业防火设施设备,看住山、管住火。
管住“入口”的同时,我市还持续强化排查整改力度,由市林业局牵头深入各区市森林防火工作一线,随机抽检护林人员上岗到位、林区路面巡逻密度强度、野外火源管控等情况,以检查促提升,确保森林防火高峰期间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提升森林防火防范能力。
为做到防患于未“燃”,各镇街也进一步加大大喇叭、宣传车等播放巡回密度,让广大群众了解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同时,采取市级林长包片、区市包镇、乡镇包村、村包组和护林人员包区域的责任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起“市—区—镇(街)—村”纵向梯队的森林防火体系,促进森林防火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人防”守住输入关口,“技防”将森林火灾消灭在初发阶段,筑起森林防火的铜墙铁壁。
进入防火期以来,我市充分结合林区分布特点,实施科学调度,通过延长防火通道,增设防火管网,安装监控网络,全面架起“水陆空”三位一体的“技防”管网,推动森林防火工作向纵深发展。
“以智能监控巡查为例,通过监控巡查报警的方式,确保一旦出现火情,第一时间集中力量,科学处置。”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进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则有利于构建火灾扑灭的天然防线。
截至目前,全市防火通道已达到1996公里、物理及生物隔离带367.8公里、林内水源地1386处,刘公岛林场、国有双岛林场等一批防火重点部位实现了水管网全覆盖;建成检查站654座、智能语音和图像采集卡口752处、远程视频监控探头301处、瞭望台108座,林区火情监控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