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在倾听民意的基础上,我市发布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增农村居民“户户通”村庄957个,新建城市、旅游景区、农村公厕431个,新建改建口袋公园131处……
一组组数字振奋人心,一个个目标催人奋进。在精致城市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群众“食住行”质量又迈上了个新台阶,这座城市的“民生温度”不断提升。
吃得更暖心——45处社区食堂已完成选址工作
5月6日中午11点半,环翠区孙家疃街道伴海社区居民姜紫晴踩着饭点出了门,直奔社区食堂。
跟着姜紫晴走进伴海社区食堂,宽敞明亮的大厅内已坐了不少就餐的居民,装修风格简约现代,翠绿的绿植错落有致地摆放在一边。对于食堂的饭菜,姜紫晴竖起了大拇指说:“20元的套餐2个荤菜3个炒菜,还有粥,好吃又营养。”
在姜紫晴看来,社区食堂的饭菜不仅经济实惠、种类丰富,还干净卫生,比在家里方便不少。

伴海社区食堂开门营业是我市启动社区食堂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45处社区食堂和100处农村老年餐桌建设均已完成选址工作。其中,社区食堂投入运营17处,农村老年餐桌投入运营73处。余下选址完成的社区食堂和老年餐桌正在积极建设中。
为了让居民吃得省心,市市场监管局严把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关,通过开展批发市场每批次食用农产品入场快检行动,保障百姓的“菜篮子”安全。
截至目前,全市批发市场食用农产品快检共计72000批次,发现并依法销毁不合格6批次,快检结果和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处理结果已向社会公示。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对市场开办方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定期检查快检工作,确保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的规范运行。
住得更舒心——48个老旧小区今年将换新颜
人行道板破损严重、管道老化导致雨污水排泄不畅、冬天暖气不热……建成20年的经区皇冠南区,跟大多数老小区一样,让居民生活有着诸多不便。
但近几日,居民明显感受到了家门口的“热闹”。5月7日,在皇冠南区北门入口的人行道上,挖掘机摊铺着石子;小区主干道旁,工人们忙着铺装停车位、平整土地,热火朝天赶进度。
3月底启动小区改造工程以来,工作人员靠在施工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题。“预计今年7月,就能让小区换新颜。”施工负责人王锦鹏说,这次改造特地采用通体砖,增强人行道的抗压能力;居民楼前的道路,用上了好看又结实的压纹混凝土;在停车位的建造上,则选用装配式混凝土透水基层和互锁式透水砖,使用寿命更长久。同时,为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工作人员还重新规划了小区绿地,预计可为居民增加1000多个停车位。

据介绍,在前期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今年全市计划改造48个老旧小区,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方案的制定和联合审批,36个项目完成施工图纸设计,12个项目已开工。
下一步,市住建局将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强化质量监管,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更新,补齐城市配套设施和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行得更畅通——城区34个路口实现“直左分离”
5月9日,在青岛路天东信号灯岗,交警支队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交通信号调试工作。“我们对青岛路沿线16个路口进行‘直左分离’调整,这是最后一个路口,马上也要调试完了。”市交警支队工作人员介绍说。
近段时间,我市对城区范围主干道信号灯路口实施“直左分离”优化调整,通过设置单独左转车道、给予单独放行信号的方式,对直行、左转交通流分离,减少路口内对向直行车辆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冲突,从而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直左分离”看似简单,却牵扯到交通标志标线、护栏、信号灯等一系列设施的施工改造。为尽量缩短工期,近百名交通安全设施施工人员各司其职,投入到设施改造、设备调试、信号优化工作中来。截至目前,确定的64处路口中,海滨路、青岛路沿线的34个路口已完成优化调整工作。
下一步,交警部门将继续对新威路、世昌大道、文化路沿线路口进行优化调整。预计6月中旬,全市主干道64个有条件路口的“直左分离”优化工作将全部完成。(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