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推进会议强调,产业融合发展要再突破,推动农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按照这一突破路径,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以样板片区为载体,一批地域特色鲜明、承载乡村价值、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村产业在威海逐步发展壮大。
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振兴的核心要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能有效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培育了苹果、花生、西洋参等17个优势特色产业,这是我们产业振兴的基础。要进一步突出特色产业的支撑作用,发展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一条龙项目,推动农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要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种植、合同收购、技术指导、田间务工等方式,组织好、引导好农民参与产业发展,让农民真正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受益致富。
一个好项目,就是一棵“摇钱树”。眼下,威海部分乡村已经成功探索出振兴之路:有的通过吸引资金和专家,发展乡村民宿,变成了旅游村;有的通过能人回乡创业,改变种养结构,实现强村富民;有的依托传统优势产业,打造高端品牌……经验可以学习,但上项目不能随意决定,盲目复制。发展农村产业,需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以当地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出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产销对路,乡村产业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最终实现“百花齐放,百花竞艳”。
发展产业要强化要素支撑。无论是规模流转土地,还是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综合体,都离不开资金、技术、人才等核心资源要素支撑。综观当下发展势头强劲的特色产业,大都是有致富能人带头,通过引进新的技术、新的经营模式和新的管理理念等,不断改变着村庄产业形态和质量,让沉睡的农村土地绽放出发展新芽。各区市、开发区发展产业项目,要坚持把强化要素支撑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既要鼓励海归人才、青年农民、退役军人等“能人”回村,又要激发本土村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吸引更多外来资本上山下乡,在乡村形成人才、技术、资金等的良性循环。只有内生动力与外来助力相得益彰,方能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乡村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威海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