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镇街新闻

荣成市夏庄镇:山壃薄地“转”出“金疙瘩”

2020-06-12 编辑: 宋倩

      夏日的气温连日攀升,在荣成市夏庄镇战家村,303省道旁成片的金鸡菊恣意绽放。

      6月5日早晨8点,68岁的郝文松出门去村东北方向的采摘园上班。战家村脱了贫,郝文松跟着摘了贫困帽。郝文松说:“在家门口管园子,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可比以前种地挣得多!”

      郝文松的生活和盛放的金鸡菊一样充满希望,村里搞土地流转、引项目、发展旅游,从村南到村东北角,采摘园、农家乐、苗圃林等连成片,都是村民上班的去处。

      村民就业得到解决,村党支部书记战文勇露出了笑脸。要是搁5年前,谁也不敢想,扣着“省级贫困村”帽子的战家村不光摘了帽,还成了“山东省特色旅游村”。

      过去村民们靠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讨生计。战文勇说:“山壃薄地水上不了山,靠天吃饭,种啥赔啥。”2013年战文勇刚当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里负债30多万元。

      “咋脱贫?”正发愁时,省里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在浙江省安吉县,战文勇看到如画的小村落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开了眼界。“我们村在伟德山下,自然资源这么好,不能浪费了。”改变的念头在战文勇心头盘旋。

      2016年,威海市委办公室和战家村结下帮扶对子,进村摸村情、了解资源利用情况后,确定帮扶思路——把帮扶焦点聚集现有资源,先从土地和水库上作文章,以项目兴村、靠项目脱贫。

      于是,市委办给战家村引来了高档苗木繁育示范基地项目。“山壃薄地拢起来就是资源,就能招项目。”战家村开始了产业扶贫的第一步,从土地下手,改变村民“围着一亩三分地转”的状况,整合土地,集体打包流转。

      庄稼人“土地为本”的理念根深蒂固,头一回听说“土地流转”,老实巴交的村民们不敢尝试。要致富先得“活头脑”,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跟村民算投入、算收入,还带着村民去外村参观,看看人家变成了啥样。


      “每亩地700元租金”得到大家的响应,协议签下来,80亩土地顺利流转。战文勇说:“入股分红,村里每年能拿2万元预付款,出苗还能再分成。”钻进金丝垂柳林,战文勇挨个树苗看长势、查蛀虫,拍着两三米高的金丝垂柳说:“苗子又粗了,再等一年就能销售,年收益率估计在20%左右。”

      4000多棵金丝垂柳和法桐成了战家村的一道风景,基地一年用工1300多人次,村民一手拿租金、一手拿工钱,生活有了盼头,更有了干劲。

      除了苗圃基地项目,市委办还出资6.2万元帮助战家村贫困户开展木耳种植,每个贫困户拿到了400袋菌种。另外,还整合资金投资建设48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伴随着一系列扶贫政策的落地,战家村逐渐有了新起色……

      尝到甜头的村民主动找到村党支部,希望继续搞流转。“哪能等项目自己送上门,我们得自己引。”带着这样的想法,村两委四处联系,流转100多亩地引入采摘园。在挂满桑葚的树下,战文勇掰着手指盘算说:“6月出桑葚和樱桃,10月摘猕猴桃和葡萄,11月摘苹果,这几样水果能吸引不少游客来呢!”

      流转土地换来了产业和项目,项目引来了游客,人气上来了,战家村的旅游发展起来了。2019年,村集体房产外租开办起“伟德人家”农家乐,扩建了方塘和村内公园。农家乐经营户说:“方塘搞垂钓,游客在山上采摘完水果过来吃饭娱乐,我们这是一条龙。”为延长乡村游产业链,村里还打算设计两间民宿,把游客“留”下来。

      几年间,战家村村集体年收入涨到了20万元。村里有钱了,开办的暖心食堂6月1日正式开业。战文勇说:“村里富裕了,集体出钱让十几个老人吃上免费的午饭!”

      今年4月,战家村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计划把剩余的撂荒地整理打包,建项目或者流转。眼下,战家村正在修塘坝、安装管灌设备。战文勇说:“搞农田水利设施,就是给村里的项目和旅游加分啊!”

      春天的时候,村党支部带着村里人修整了村集体的35亩地,建起了桃树林和野山菜采摘园。“平地种桃树,地堰种野菜”是战文勇的独家设计。他说:“我们村生长的野山菜有机无污染,桃花盛开时,游客赏完桃花再挖野菜,绝对是独特的农家体验!”

      ■记者手记

      因地制宜 念活“土地经”

      短短几个年头,战家村从欠着30多万元外债的“省级贫困村”,翻身成为年收入达20万元的“山东省旅游特色村”,靠的是因地制宜,用活土地、引来项目、融合产业,一步一个脚印解决“人、地、钱”问题,将曾经的山壃地“转”出金疙瘩,最终念活了“土地经”,算好了“经济账”。

      脱贫攻坚,脑子要活络。在市委办的帮扶下,战家村从扭转村民“各守一亩三分地”的旧思想入手,让村民转变观念,看到土地集体流转的好处,主动加入到土地流转中来。同时,战家村“两委”干部带着村民主动走出村去,寻找新办法、新路子,坚定“不仅脱贫,更要致富”的想法。

      脱贫攻坚,资源要盘活。战家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整合全村土地资源,发挥规模效益进行集体流转,将农民手中“种啥赔啥”的山壃薄地变为产业项目的“沃土”,好资源找到“正确打开方式”,重新被利用。战家村更是不等不靠,精准定位,理清优势和短板,村干部出去找企业、谈项目,引来的采摘园、苗圃、农家乐等项目把村里填得满当当。

      脱贫攻坚,产业要融合。战家村抓住发展乡村游的机遇,找准旅游的路子,扩建村内小公园、建起农家乐、扩建方塘搞垂钓,延长乡村游产业链,从而使战家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文欣 通讯员 刘璐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