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区

经区:精英汇聚,共谋“智造未来”

2020-06-16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创新引领发展,人才赢得未来。6月14日,作为纪念哈工大建校百年暨2020威海“英创会”活动的重要板块,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校地合作推进会举行。来自哈工大的专家、教授、校友及业界各领域的精英汇聚经区,共同探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密钥”,探求构筑校地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平台。
  在去年的“英创会”上,经区管委就与哈工大(威海)双方合作共建了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今年,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又作为协办方参与到推进会中来,积极发挥起校地优势资源,带来更多的人才、技术。
  正如哈工大(威海)教授、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玉峰在研究院推介时说的那样,“未来研究院将继续完善机制体制建设,引入高水平人才团队、科技成果、企业,将自有核心技术、高端装备快速普及,让机器人、物联网等应用来引领智能制造。”
  姚玉峰曾在经区挂职2年,这2年不仅让他深入了解到了经区产业的现状及需求,更看到了经区对促进产业升级、布局新兴产业的决心。“天智研究院就是哈工大与经区的合作,政府用心,高校支持,这片沃土未来会大有发展前景,我充满信心。”姚玉峰说。

  在推进会上,经区人社局、哈工大(威海)海洋工程学院、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三方签订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协议。随后,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还与青年专家陈贤帅签订了人才引进和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
  对本科毕业于哈工大(威海)的陈贤帅来说,这十年来,威海未曾变过的是优美的生态环境,变化的是看到了经区呈现出的现代化城区模样。“哈工大和威海培育了我,这里是我的半个故乡。经区政策开明,营商环境优良,又有研究院的老师们做后盾,这次我们将共建智能口腔装备的实验室,我也将尽己所能带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入驻研究院,希望能为群众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也为经区及威海的发展贡献力量。”
  除了与高层次人才签订外,此次推进会上,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还与苏州北硕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双髻鲨机器人(威海)科技有限公司、威海郎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签约。3家公司分别带着智能制造领域优秀项目做了路演,项目均是围绕目前研究院集中的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高端医疗装备等方向。
  苏州北硕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一丁在路演中提到,“工业机器人在线三维光学测量系统”项目方向是用光学系统来测量,配合5G技术、边缘计算等,让测量更加智能化,以此来提高产品质量。
  而吸引张一丁将新项目落户威海的原因有很多。“威海区位优势好,有利于公司在全国布局市场,哈工大和山大等高校集聚,人才、技术优势明显。特别是经区思路开放,在对接企业管理、了解诉求方面所做的工作,让我们很受感动。”张一丁表示,计划将在七八月份将公司管理层人员带到威海,为推进项目做准备。
  当前,经区正高标准规划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智慧谷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载体,精准扶持打造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跨越式发展。但要发展,就一定要协同发展,报团取暖。推进会上,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的成立,就将以市场为驱动,以企业为主体,营造充满活力、健康有序、合作共赢的互动交流氛围,联盟企业将互通有无、互相进步,研发、设计、生产、集成、服务等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环境推介、签约仪式、项目路演……推进会环环紧扣,节奏紧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天治创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孙立宁就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未来发展所作的主旨演讲环节更是将会议推向了高潮。
  “新一代生物、信息、制造技术快速向医疗器械领域汇聚”“机器人+微纳+3D信息+人工智能交叉改变医疗健康模式,智能、个性、精准、网络化,形成巨大的产业”……结合图片、视频,孙立宁深入浅出地对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与协同发展作了阐述,台下的专家学者们则纷纷在本上记录下演讲的重点,还时不时地拿起手机拍下幻灯片的内容。
  在孙立宁看来,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综合考虑了政产学研平台的不同模式,全面考量了威海的产业状况以及哈工大具备的技术,是一个多功能的人才技术成果转化资本融合的综合性平台。“威海是一个精致城市,应该产生更多的高技术附加值有特色的产业,但一定要基于其具备的医疗、海洋、健康等特点。希望威海能够进一步灵活机制体制,围绕高端产业发展在人才、平台方面加大投入,步子再放大,思想再开放,相信未来3至5年,威海会有新的突破。”孙立宁说。
  融合办会是此次“英创会”的一大新亮点,不仅有效整合了优势资源,深化校地合作,也充分发挥起了校地合作带来的发展效应。
  对不少学者来说,这不是一次完全的学术会议,更不是一场招商会议,在这场推进会中,他们充分认识了威海,更看到了政府的诚意和校地战略合作的良好结果。“这次会议,我切身感受到了威海开拓进取的活力,也看到了研究院整合优势资源,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的新模式。作为山东人,我会持续密切关注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适当地提出我的建议,并积极地为研究院面向航天和国防方面的发展带来好资源,让研究院更具特色,促进校地双方共赢。”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学山表示。(来源:威海经区组工)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王璐瑶
编辑:董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