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荣成北流水村:挺起“主心骨”,脱贫致富更有谱

2020-06-19 编辑: 宋倩

      鲜嫩的生姜幼苗正在“暖房”里旺盛生长,村民在路边休闲公园的座椅上唠着家常,清澈的沽河水潺潺流淌……初夏的荣成市荫子镇北流水村,一步一景,一派“流水人家”的“桃源”景象。

      6月10日晚上7点,北流水村党建活动室里热闹非凡,白天忙完农活的20多名党员齐聚这里参加党员活动日活动。

      干了16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张福杰清了清嗓子,让大家静下来:“‘三资’清理工作,咱们村现在是全镇第二,大家还得再加把劲儿,党员回去都做做亲戚邻居的动员工作,争取早日完成任务,拿个第一!”

      “‘三资’清理是最近的重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都很重视,现在我把集中清理规范行动通告一下……”接过话茬的叫梁彦超,是威海市委组织部派驻北流水村的第二任“第一书记”。

      两人经常这样互相搭台,“一唱一和”间,把工作要求解读得明明白白。

      别看现在“其乐融融”,在2014年的时候,北流水村集体账面上不足3万元,被列为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水塘淤泥堵塞,周围农田无水灌溉;贫困人口平均年龄72岁,基本属于“老弱病残”,村里道路坑洼难走……可谓要钱没钱、要项目没项目,但村里人却不以为然,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百姓没有脱贫致富的心气和干劲,究其原因,还是缺一个过硬的村“两委”班子。

      2014年以来,市委组织部选派来的“第一书记”,激起了北流水村一圈圈的“鲶鱼效应”——村“两委”班子开始撸起袖子,主动考虑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

      “北流水村最多的就是土地。”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张福杰和梁彦超打起了“沃土生金”的算盘。

      今年,北流水村响应市里的号召,集体领办合作社,流转近100亩土地。“其中60亩外包出去,搞葡萄连体大棚,我们当‘甩手掌柜’,收地租就行。剩下的40亩搞经济作物,引进标准化生姜种植项目,照当前的市场价格,保守估计一年能增收15万元。”说到这,张福杰乐得合不拢嘴,“生姜还是全镇集体领办合作社最早开始的项目呢。”

      在市委组织部的帮扶下,北流水村还建设了一处蓝莓大棚和一处金针菇大棚种植项目,融合现有的葡萄采摘园、苗圃种植园,打造科技示范基地。

      有了这么多好项目,村民都觉得“有面儿”。可仅仅是面上有光还不行,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才能扎扎实实地走好乡村振兴路。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得有精兵强将领头。”“第一书记”梁彦超最先着手的工作就是强化村党组织建设,建强“主心骨”。

      “我们将全村200多户常住居民划分为3个网格,加上之前开展的‘党员联四邻’活动,村里26名党员每人分包10户左右群众,与村民结对子,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梁彦超说,党员常到村民家里串门,党群关系拉近了,“刚驻村时,大伙儿觉得我是个来‘镀金’的,现在都叫我‘小梁书记’,把我当成自家人,感觉特别亲切。”

      党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的,要坚持不懈。为此,北流水村确定每个月的10日为党员活动日。原本,村委没个正儿八经的办公场所,党员集体学习都找不到地方。市委组织部投资30多万元,帮助将村里废弃的油坊改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并配齐党建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等,为建设过硬党支部提供了坚强阵地。

      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变了,村里的环境也变好了。

      以前村里百姓对收拾卫生这件事,都多多少少有些抵触,背地里说:“这是农村又不是城里,天天收拾那么干净有啥用。”为此,村“两委”常常发愁怎么去推进这项工作。

      去年,荣成市出台“美丽乡村综合提升”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农村生活环境整治。通知传达下去,村民都自觉行动起来了。门口的鸡笼挪了“窝”,平房上的草枝子没了踪迹,车库、草厦子里的杂物也规整出来准备拆除……18天时间,生活环境大改观,目之所及,焕然一新。

      为了这项工作,村党员干部没少操心费力。在工程启动前,党员和村干部便根据各自的划片区域,分别向村民讲解工程内容和重要性,张福杰带头先把自家的草厦子拆了。看着党员干部带头干,大家都一呼百应。

      组织强了,村风正了,民心齐了,村集体的“钱袋子”也鼓了,北流水村的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

      脱贫手记:抓牢组织振兴这个“牛鼻子”

      全市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推进会议指出,薄弱村后进村转化要再加力,抓牢“领头羊”,选出好书记、配强硬班子;抓好资金资源整合,集中发展强村富民产业项目。组织强则乡村强,北流水村之所以能脱贫致富,靠的正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基层党组织,就是农村发展的“火车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心骨”。2014年以来,市委组织部选派的“第一书记”发挥“鲶鱼效应”。坚持党建引领,建强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和村“两委”走在前、干在前,通过建立党员活动日、组建“党旗红”志愿队、开展“党员联四邻”活动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正是抓住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北流水村干群一心拧成一股绳,引进扶贫产业项目,融合葡萄采摘园、苗圃种植园,打造科技示范基地;全面推进农村生活环境整治,村里建起环境优美的小公园,村民的生活环境大变样,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Hi威海客户端实习记者 于淑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