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对话迪尚集团董事长朱立华:不易之年,满怀信心冲击150亿新目标

2020-06-24 编辑: 宋倩

      编者按:我们与现在对话,发现过去,看见未来。威海新闻网访谈栏目《对话》,给你一个独家视角,解读每个精彩人生。

      2020年,企业过得都不容易,迪尚集团也不例外,上半年服装出口订单总额下降35%。

      即便如此,朱立华并未放松要求,而是制定了一个冲击150亿元的新目标!与前一年相比,不减反增22亿元。对此,他满怀信心!

      熟悉朱立华的人深知他从不夸口,但更多人都在质疑,不易之年,迪尚集团逆势上扬的底气何在?

      “公司成立27年,我们只专注于主业,做专做精,做大做强!”朱立华说,迪尚集团冲击新目标的底气源于长期积累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全球布局的市场,三者缺一不可。

      不仅如此。在历次危机中,朱立华总能凭借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感知,从危机中捕捉到商机,在逆境中实现突围,这种能力才是迪尚集团屡次化危为机的制胜之宝。

      “皮包公司”闯荡外贸市场

      1990年,中韩正式通航,与韩国一海相隔的威海迅速成为外向型经济的投资热土,大大小小的外贸公司如雨后春笋,纷纷崭露头角。

      1993年,威海纺织局响应上级政策开始兴办实体,成立了威海纺织工业集团总公司,下设10个分公司。其中之一是威海纺织工业集团服装分公司,这便是迪尚集团的前身。

      那一年,接手服装分公司的朱立华刚刚30岁。此前,他是一家合资公司的副总经理,收入稳定,前程似锦。“不安分”的朱立华却并不满足现状,他总想趁着年轻闯一闯。

      然而,独自经营一家公司跟“帮手干”完全不一样。用朱立华的话说,一没资金,二没人才,拉到订单才能赚到佣金,每天拎着包在外跑市场,活脱一个“皮包公司”。

      这并不是朱立华想要的结果,他的眼睛盯着更远的前方。

      当时,进出口权是一个公司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槛,如果没有进出口权,根本拿不到外贸订单,因此朱立华不得不依赖山东省服装公司进出口公司。

      为了拿到订单,朱立华每周至少往青岛跑3趟,与现在不同,那时候一个单趟的路程就得10个多小时。为此,他不得不起早贪黑,奔波劳碌在威海与青岛之间,个中辛酸不足为外人道。

      直到1993年10月,国家对进出口权和市场的逐步放开,朱立华的公司终于有了进出口权,公司的名称也改为“威海纺织工业集团进出口公司”。

      逐渐转暖的市场环境,并未让朱立华懈怠下来,他知道,真正的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有能力、有本事的企业才能站稳脚跟,拿到市场开放的第一桶金。

      “麻烦的公司”进车间必须换拖鞋

      一年赚5万块钱,曾经是朱立华最大的梦想。

      然而,对于一个服装外贸公司而言,一年赚5万块钱,谈何容易?

      当时,我国的服装生产企业大多采取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模式进行外贸业务,基本上就是“代加工车间”,利润很低,竞争激烈,许多外贸服装生产企业每天都要面临“为了活下去”的窘境。

      老工厂

      朱立华说,那个时候不敢谈什么理想,拿到订单让员工发上工资,让企业稳步向前,比任何空谈理想都重要。

      务实的朱立华让公司遥遥领先其它服装生产企业。


      1994年,朱立华的公司兼并了濒临倒闭的威海市服装三厂。公司规模的扩大,让朱立华有过一番思考:如何向管理要效益?

      为此,他专门外出考察学习,借鉴了国际服装生产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通过5S管理模式,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厂区设备、用电、卫生全部施行标准化管理,员工进入生产区必须换拖鞋。

      进车间必须换拖鞋?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的迂腐之举。然而,正是这条“麻烦的规定”,却为朱立华的公司彻底打开了韩国市场。

      市场,从来都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凡去过朱立华公司的韩国客商,无一不被朱立华的“麻烦之举”所折服,纷纷下单订货,甚至还有不少转介绍的订单,让朱立华收获颇丰。  

    

韩国客商

    朱立华在韩国

      “磨刀不误砍柴工,企业管理不能怕麻烦。”朱立华说,韩国客商看中的不仅是换拖鞋进车间这件小事,而是看到了一个现代化企业的规范管理模式,这才是打动他们的地方。

      仅当年,朱立华的公司营业收入就达到100多万元,是预期目标“一年赚5万块钱”的二十多倍。

      遭遇“八面埋伏”却选择背水一战

      信誉、公平、机制、务实,是迪尚集团的核心理念,也是朱立华的治企之道,更是他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将“信誉”放在首位,与1997年朱立华经历过的一次“信誉危机”密切关联。

      当时,刚刚经历三年快速发展的威海纺织工业集团进出口公司遭遇了一次灭顶之灾:一笔100余万美元的货款被韩国客商无端扣下,让公司的资金周转达到了负荷红线,如果不能及时偿还公司欠银行的200万元贷款,公司只有破产倒闭的份。

      从未经历如此挫折的朱立华,一夜之间愁白了头。亲属们都劝他放弃公司,回到机关端个“铁饭碗”,或者调到其它公司“东山再起”。

      然而,“倔脾气”的朱立华却舍弃了两条退路,选择了在“八面埋伏”中背水一战。为此,他将房产证送去抵押,两位副总也将自己的房产证拿了出来,终于凑足了银行贷款,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人无信不立,企业更是如此。”朱立华说,从商以来,自己最骄傲的事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从未对任何一个人失信过。

      或许,1997年的朱立华并不知道,他对“信誉”这两个字的认识,会给后来的迪尚带来怎样的红利。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迪尚集团致力于防护服生产,面料是产能的基础。浙江省绝大多数面料工厂都在给迪尚集团做配套生产,由于严峻的疫情和十万火急的生产任务,几乎所有的企业供货前都来不及签订书面合同,当时一个迪尚业务员都能订到上千万的面料,只需要一个口头承诺。

      很多次,朱立华都在扪心自问,如果迪尚集团取消了订单,这些做配套的企业会怎么样?他们有没有顾虑,或者说是否会愿意为迪尚集团的失信而买单。

      事实告诉所有人:迪尚集团的信誉,是27年9800多个日夜积累而成,涓涓细流早已汇聚江海,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酒桌变局”奇了怪哉何其快哉

      赢得韩国市场以后,朱立华的公司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1995至1997年,短短两年时间,公司的工厂数量就增加到了8家。1998年成为全国自营进出口500强企业,位列山东省自营出口企业第一位。同年,企业响应国家放开搞活的政策,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成立了威海纺织集团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然而,一场横扫亚洲的金融危机,再次将朱立华的公司带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在这场危机中,韩国首当其冲,其市场份额占据公司总订单量的八成,一下子让公司“冷”了下来。

      痛定思痛,朱立华和他的团队认真分析市场结构,得出的结论是,韩国服装公司主要是做转口贸易,自身市场消化能力并不高,大多数的产品都是转销日本市场,从而盘剥大量价值。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开辟日本市场?

      说干就干!朱立华的团队快速围绕日本市场进行了调研,了解日本市场的相关情况。与此同时,朱立华亲自“跑”到青岛,与日本服装企业在青岛设立的事务所接触。

      “与日本人打交道太难了!”朱立华讲了一件深深刺痛自己的经历,为了与日本服装公司接洽上,他多次拜访都遭遇了闭门羹,即便是最低职位的职员都不屑与朱立华见面,请日本客商吃顿饭,朱立华一口喝光一大杯酒,日本客商连沾都不沾一下。

      “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没有话语权,只靠着血汗挣钱,到头来只能仰人鼻息,看人脸色!”朱立华说,从那时候起,他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产业链的高端迈进,从跟随者变成引领者。

      朱立华从来不会夸口。他的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通过合作、并购的方式,先后在国内外建立了100余个设计师工作室和设计公司,在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创意设计联盟,通过供应链和市场的布局建立了完善的企业生态环境。

      

2016“中国服装产业资源平台”签字

      2017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向迪尚集团授中国服装数字化设计研发中心铭牌

      目前,迪尚集团成立了国家面料馆迪尚面料中心,汇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3000家供应商,成为当前国内规模最大,更新频率最快的实体面料资源库。

国家面料馆迪尚面料中心

      2017年,国际服饰零售巨头——日本恩瓦德株式会社来到迪尚集团学习取经。在欢迎宴席上,朱立华刚端起酒杯,日本公司的负责人便一口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日本株式会社恩瓦德山樫山到迪尚集团参访,深入了解迪尚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应用成果。

      同样是一杯酒,对饮双方的地位却是天渊之别,一沾一饮,何其怪哉,又何其快哉!

      “实力决定一切。”朱立华说,吃饭喝酒的典故只是一个比方,两个剑客狭路相逢,只有敬佩对方,认为对方可以是对手才会平等的亮剑,这即是企业发展的不变规则。

      “小个子”并购“大块头”迪尚绮丽携手闯世界

      2006年对于朱立华而言,是个崭新开端。

      在省里开会的朱立华突然听到了一个消息:青岛绮丽集团(原山东省服装公司进出口公司)要进行股份制改革。


      对此,朱立华心动不已——如果能够跟绮丽集团实现并购合作,全面整合两公司的资源和市场,就能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迈出跨越性的一步。

      然而,当时两个公司的体量极不对称:迪尚集团年出口额仅有9000万美金,而绮丽集团的年出口额是4亿美金,两者之间,差距悬殊。

      一个“小个子”想和“大块头”谈合作、谈并购?!

      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痴人说梦一般。


      朱立华却不这么认为,他只想着把威海和青岛两个公司共同做大。

      为此,他“跑”了三趟青岛,期间有挫折也有碰壁,但最终,迪尚集团持股80%并购了绮丽集团。

      并购成功后,两家公司在组织体制、分配体制和企业文化认同上迅速实现了同步,这起看起来如“蛇吞大象”一般的并购案,成就了山东省规模最大的服装出口企业。

      就这样,从威海到山东,从省内到全国,从韩国到日本,从日本到欧洲,从欧洲到美国……朱立华的市场和供应链被一一解锁,逐步趟出了一条“贸工一体化”道路。

      迪尚并购绮丽

      2008年起,迪尚集团陆续收购了法国菲罗、美国IZOD、韩国AVISTA等设计公司和品牌公司。2019年,迪尚集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前布局的缅甸、孟加拉、柬埔寨3个东南亚国家工业园区发挥出作用,实现了产业链的海外布局。至此,迪尚集团已完成从OEM向ODM的转变,同时,也基本完成了从设计、到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全球布局。

      目前,迪尚拥有威海、青岛、临沂、济宁、大连、贵州、孟加拉、越南、柬埔寨和缅甸等十大服装生产制造基地,50多个专业服装生产厂,在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设有近二十家贸易公司、生产企业和研发设计中心,与全球1000多家公司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临沂工业园

      大连生产基地

      缅甸工厂

      柬埔寨工厂

      2019年实现服装贸易额128亿人民币,其中自主设计开发比例达到95%以上,成为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24小时,家国情怀凝聚“威海速度”

      2020年2月10日,朱立华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很吃惊也很怀疑的决定——暂停所有业务,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争取在24小时以内,实现医用防护服量产,全力支援抗疫一线。

      非常时刻,非常紧急,非常转产。

      24小时,迪尚集团开始与时间赛跑!

      朱立华在防护服工厂建设现场部署工作

      按理说,作为国内服装龙头企业,迪尚集团转产防护服具备天然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转产”虽然看起来简单,实则难度非常大,技术流程要重构再造、生产环境是净化车间、技术标准近乎苛刻、原材料要采购、设备要筹集、工人要培训,此外,还有手续、资质、厂房、电力等各种难题摆在面前,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时间就是生命,祖国从没有与我们如此紧密。”朱立华说,在全国疫情防控最紧张的阶段、防疫物资最紧缺的时刻,公司没有任何名利之心,完全没有想过要挣钱,只希望为全国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让朱立华最欣慰的是: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一路绿灯,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兄弟企业的支持,更是给朱立华最直接的助力:威高紧急暂停即将上马的特种导管项目,将5000多平米净化厂房提供给迪尚集团生产防护服生产基地,并对产品提供灭菌服务;金猴集团第一时间抽调20名熟练技术人员安排专车送达……

      按照生产线所需设备、人员、原材料的品种和数量反复计算,朱立华动员迪尚集团所有力量,从全国各地的下属工厂、供应商、协作企业调集、采购、租借平缝机、送带机、压胶机等专业设备和紧缺物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不计成本、时间优先,务必于第二天上午将设备运抵威海”。

      于是,近百台设备相继从威海周边、山东省内、齐齐哈尔、大连、河北、贵州等地发出。全国各地的迪尚人克服交通管制,动用各种人脉资源,奔波在机场、码头和高速路上,上演了一场陆海空接力大运输。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迪尚集团24小时就建成了一条防护服生产线,3天时间就达到了日产防护服1万件的生产能力。于3月初保质保量完成了山东省和国家下达的30万件防护服调拨任务,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

      “在这场人与病毒的斗争中,让我们见证了奇迹,看到了希望。”朱立华说,在国家强有力的动员力和保障力之下,2月底至3月初,全国战疫主战场就已经不缺防护服了,如果此时停滞业务,那么迪尚集团将要面临接近5000万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朱立华将目光从国内市场转移到了国际市场,紧紧盯住日韩的疫情动态,开始着手防护服出口的认证工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将产品送到国家级实验室、国际互认实验室以及波兰、比利时、英国、日本、美国等出口目标国实验室进行检测,产品多项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规定标准,取得了进入海外市场的资质。

      随着海外疫情的持续加重,拥有资质的迪尚集团开始向疫情国家出口防护服、隔离衣、口罩等,陆续将防护物资销往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以及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此期间,迪尚集团还带动了全国、全省纺织服装行业的共同发展,促进了一大批上下游的原材料和生产加工企业的复工复产。

      “四驾马车”的千里快哉风

      医用防护品的成功上马,为迪尚集团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持续做大做强提供了宝贵的窗口期。

      迪尚今年的路如何走下去,甚至是走得更好,朱立华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无论何时,企业家都要有忧患意识,每一天都不能松懈。”朱立华说,多年来,迪尚集团每年都在以15%的增速发展壮大,即便如此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后来者有很多,企业稍微一松懈,就会被后来者追赶上,只有不停地追求新技术、追求新市场、追求新业务、追求新模式,充分驾驭创新平台、主业升级、全球市场和防护服品牌这“四驾马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临时站稳脚跟。

      第一驾马车是搭建创新平台。今年,朱立华计划投资29亿元,全力打造中国服装设计创新集成平台,建设十大高端创新中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迪尚服装设计创新众创空间

      第二驾马车是促进主业升级。通过采用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加大高端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主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DCCM-智慧衣橱

      第三驾马车是优化全球市场。在疫情危机中找到商机,在全球服装产业的新一轮洗牌中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进一步打通关键市场,形成全新渠道。


 

      第四驾马车是打造防护服品牌。对“迪尚造”医用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用品进行商标注册,培育“迪尚”绿色防护之盾品牌,形成“迪尚造、通世界”的发展格局。

      

研发石墨烯防护服

      或许,这样的迪尚集团,确实有底气冲击150亿元新目标。而这,也是朱立华30岁执意创业最好的意气风发。(来源:掌上威海  文字:王岚 胡杨  图片:迪尚集团、屈飞、刘彬、杨正 视觉:王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