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威海老故事》,我是老王。上回咱们说到,丛兰在整军备战、卫国戍边方面胆识过人,气魄非凡,在参朝理政上的胆略和智慧也是了得,用咱威海话说,那叫真不糙,咱今儿就说说怎么个不糙法!
话说1515年,守边数年的丛兰改任漕运总督,并兼江北巡抚。漕运是个么?原来呀,漕运是古时候盐铁粮草转运的命脉所在,关系到京都供应、军备保障和社稷安定等重大问题,所以历朝历代对此都非常重视。漕运总督则是朝廷重臣,掌管着大量的粮食、钱财,非清廉之士是不能担任这个职务的。
丛兰受命后不敢怠慢,全身心地投入到漕运的勘查和整治之中。他刚一上任,就致力革除漕运存在的弊端,建立新的规章细则,惩治贪恶, 疏浚河道,改善河工,呕心沥血,不遗余力,从而使漕运面貌大为改观。 丛兰还利用业余时间著书立说,写成《漕运录》一书,为后世的漕运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作为督抚重臣,丛兰处处以江山社稷为重,处处以百姓民生为重,他为民请命,不惜触犯皇室。1517年,皇帝听不进众大臣的意见,安排太监刘允,征调劳役和船只以迎取活佛。这个刘允何许人也?用简单的一句话来介绍就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大太监。这家伙被安排这么个差事可是有借口了,奉诏后,他便以“迎佛使”为由,准备了盛大仪仗队伍,一路上敲诈勒索,巧取豪夺。沿途百姓随即陷入官府的层层盘剥之中,苦不堪言。丛兰对此恼恨不已,他一边传令部属坚决抵抗,一边上疏宫廷,斥责这种扰乱民生的行为。这刘允哪知怎么个道道?仪仗队走水路南下, 路过丛兰的辖区市,就去拜访丛兰想着让他给行个方便,帮个忙,再捞些物资,丛兰自然是避而不见。
刘允还“拉大旗做虎皮”,向丛兰借大船五百艘、役夫一万人,丛兰一面严词拒绝,一面写就了给皇帝的奏疏,说明这种做法的害处。痛批刘允一路沿途敲诈、骚扰的恶行。很快皇帝就收到丛兰的上疏,停止了这次劳民伤财的迎佛之举,沿途百姓从而免遭了一场盘剥劳役之苦。
漕运是一块大肥肉,管理漕运是一项肥差,朝中权贵为谋取暴利,都想打漕运的主意走后门捞一把,丛兰则是严守纲纪置之不理,不管皇亲国戚,管谁找都没用,由此也得罪了众权贵们。兵部尚书王琼,想走关系求丛兰借贷公款,同样被丛兰婉言拒绝。
王琼是个什么人呢?史书上是这么描述的,王琼“为人颇有心计,善于应酬交往”,在社会上很吃得开,这么一个人物他当然不会放过丛兰。在他的唆使下,一些奸臣群起而攻之。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些家伙你今天在皇帝面前说一句,明天他又在皇帝面前糟蹋丛兰一顿,终于在正德十四年,也就是1519年,丛兰被皇帝解除了漕运总督的职务。即使自己在被贬的恶劣处境下,丛兰依然不改刚正不阿的秉性,为他人鸣不平。当时有一个漕运方面的官员王銮,因耿直触犯了朝中权贵,被关押在诏狱,丛兰上疏极力为其辨冤,请求立即释放,好在即便被贬,皇帝对丛兰也是有一定程度的信任,也因为丛兰的奏疏有理有据,王銮最终得以释放。他多次为那些直言获罪的清官申辩,请求对这些大臣“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
这一年,宁王朱宸濠起兵反叛,当时有一个叫王守仁的大臣起兵平叛。为响应王守仁,时任江北巡抚的丛兰当即请命,并将巡抚驻地移往镇江的瓜州,以便于对敌作战。在丛兰的统率指挥下,江都军民密切协作,严加防备,不久便擒获伪谍数百名,从而使叛军孤立无援,惶惶不知所向,经过一年多的围剿,终被消灭殆尽。丛兰因为平乱有功升任为南京工部尚书。
好,今天的老故事一品大员丛兰就讲到这里, 欢迎关注“Hi 威海城市客户端”,《威海老故事》咱们下回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