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汤鹰:重来一次依旧义无反顾

2020-07-02 编辑: 宋倩

  

      “11号床呼叫”“8号患者护理时间到了”……每天清晨七点,威海市胸科医院护士工作台就已开始忙碌起来。晨间护理、了解病人状况、交接班、备药……呼吸科副护士长汤鹰在护士岗位上工作了13年,85后的她干起活来熟练又麻利。

      器具用完了要放回原位,做记录必须规范细致……在同事眼中,汤鹰有股“倔劲儿”。身为党员的她给自己立了很多“规矩”,时刻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各项规范也早就烂熟于心。“这份工作容不得马虎。”汤鹰说,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位了,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患者负责。

      工作较真儿的汤鹰,在患者眼里,却是个贴心爱笑的“大妞”。

      “病房里,最熟悉患者的还要数护士。”汤鹰说着,语气中带着小小的自豪感。在呼吸科,每名护士平均要护理十位患者,除了要随时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不仅记住什么时候吃什么药,患者情绪有波动时也都牵着汤鹰的心。

      “大爷病情还不稳定,那几天说什么都要回家,路上远我们实在放心不下,细问起来才知道是想吃家里的猪肉炖粉条了。”说起病房里印象深刻的事,能看到“阴转晴”的笑脸最让汤鹰欣慰。那天下班,她特意去菜市场买来猪肉和粉条回家忙活起来。第二天一早,热腾腾的一大碗猪肉炖粉条端到这位患者面前时,患者脸上堆着笑连声说感谢。“看着大爷吃得香,我自己也高兴。”汤鹰说。

      汤鹰的贴心和专业不仅温暖着胸科医院,疫情期间,在湖北抗疫一线也成了不少患者的依靠和慰藉。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前面,做不怕牺牲的那一个。”怀着这样的信念,今年大年初二,刚吃完生日面的汤鹰匆匆告别父母,跟随山东援鄂医疗队前往湖北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凭借着丰富的呼吸科实战经验,汤鹰成为山东援鄂医疗队护理组长。

      “在那里,除了治病,更多的是治心。”回忆起援鄂经历,汤鹰深感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担当和医护人员的使命崇高。

      一位患者来到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十来天一直好好的,突然有一天不吃药了,一见护士发药就把头扭过去,眼里闪着泪光。汤鹰主动和她谈心得知,该患者因为看到别的患者吃的药和自己不一样,误认为自己病情重。汤鹰听了又好笑又想哭,她在心里暗暗鼓劲儿:“在最无助的时候,我们就是他们的依靠。”

      汤鹰像哄孩子一样哄着她。“姐,别紧张,来笑一个。”“您现在不发烧也不咳嗽,我看了您的检查结果也和大夫沟通过啦,现在恢复得很好,复查复查就能出院啦”……耐心的安抚慢慢化解了患者的心结。该患者攥着汤鹰的手,哭着哭着就笑了:“谢谢,谢谢,山东威海的汤鹰,我记住你了!”

      “与其说是我们帮助患者,不如说是相互支撑。”与疫情抗争的辛苦劳累难以言说,全身心付出换来的肯定和感谢,总能带给汤鹰继续坚持的力量。

      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连续工作40天后,汤鹰和队员们有了难得休整的一天。这一天,得知汤鹰休整见不到面,一位当天要出院的患者特意给她发来了视频:“穿了那么厚的防护服,戴着眼罩和手套采血还能做到一针见血,没有痛感,你是这么长时间里我见到的第一个,也消除了我之前所有的恐慌……”

      从入院到病情加重,到使用呼吸机加温加湿高流量吸氧,再到病情好转直至康复,汤鹰陪伴着这位患者经历了每一个重要时刻。熟悉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汤鹰知道,她最期盼的时刻到来了:“十多年了,看到病人出院的那一刻永远是最幸福的。”

      54天不舍昼夜,迎来了黄冈确诊病例清零的好消息,汤鹰擦擦夺眶而出的泪水,收拾行囊踏上归途,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

      有人问过她,如果重新选择她会怎么做?“我还会第一个报名。”汤鹰坚定地说:“作为医务工作者,被人民需要;作为党员,被国家需要;作为新时代青年,为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奋斗,这,还需要其他理由嘛!” (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屹辰/文 王彦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