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Hi视频丨威海老故事《一品大员丛兰(十)》

2020-07-20 编辑: 宋倩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威海老故事》,我是老王。咱们今天继续来讲明朝一品大员、出生于文登城北宫村的丛兰的故事。上回说到,这虎父无犬子,丛兰的长子丛磐听从效法父亲,为官公正廉洁,晚年卸任回到文登的家乡,还潜心治学,撰写文登县志,真不愧为咱威海人的骄傲。今天咱们再聊聊,丛兰生前还做了哪些令人钦佩的事儿。

      话说丛兰长期整治边务、治理漕运,深知民间疾苦。丛兰在任职漕运总督期间,有一年洪水泛滥,民众流离失所,纷纷逃出家门找寻活路,但哪里有活路呢?受灾面积之大,走十几天也看不到灾区的边。丛兰看到这种情形,焦急万分,吃不下睡不着,于是上奏朝廷,请求将正在调运的数万石小米分发给沿岸饥肠辘辘的百姓,保住了无数沿岸百姓的性命。

      丛兰在边疆作为封疆大吏期间也是如此爱民如子,全身心扑在百姓民生上。有一年边疆大旱,田野都干得裂着一道一道口子,禾苗奄奄一息,不少地方的人家喝水都成了问题,百姓一齐向丛兰哭诉求救。那个时候因为缺乏自然常识,人们迷信地认为连续大旱三年与冤案太多有关,冤狱多得连老天爷都发怒了,丛兰也没法超越时代是不是,于是他下大力气清理冤狱、追悼亡灵、斋戒敬天,致使境内的冤假错案都得以平反昭雪。你还真别说,咱们丛兰丛大人一片爱民之心真的感动了上天,不久大雨便如愿而降,地里的庄稼久旱逢甘霖,百姓笑逐颜开,奔走相告,齐刷刷地跪在丛兰办公的都督府前感谢自己的救命恩人。

      丛兰忠正廉明,不事逢迎,一生正气长存。1519年,武宗到南方狩猎,经过丛兰任职的地方。那皇帝出巡,各地督抚往往是不胜惶恐,平常时间找机会献殷勤都找不着,这回皇上送上门来了那还能错过机遇?正所谓“忙前跑后以显其忠,尽献所产以示其诚,贿赂左右以求其援”,同时为迎接圣驾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事屡见不鲜。然而此次武宗南巡,丛兰像对待普通来客一样,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让当时的人们大为惊诧。

      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三十多年的军旅仕途生涯中,丛兰以其忠贞的节操、无私的奉献、杰出的功勋,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片赞誉、赢得了皇帝的高度信任,即使当时皇帝极为宠爱的大臣江彬多次向皇帝进谗言,也没有对丛公产生丝毫影响。但丛兰此时年事已高,多年军旅生涯又让他身心疲惫、心力交瘁,再加上人到晚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所以顺势上奏请求退休。 丛兰多次上奏,当时的嘉靖皇帝挽留数次以后,最终还是答应他回老家休养。

      为了褒奖功臣,丛兰退休回老家的路上,皇帝特意下旨要求沿途驿站程程迎送。为了彰显皇帝“优抚老臣”之德,地方仕绅特为丛兰所居堂院,取名为“优老堂”。

      尽管君王优待有加,但连年的国事烦扰仍使丛兰积劳成疾。丛兰在1523年,也就是回老家修养的第二年就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八岁。 朝廷闻讯,派大员祭祀,赠其太子少保,丛兰死后被后人誉为“文登四君子”之一,入祀“乡贤祠”。

      丛兰生于明代中叶,那时政治腐败,内忧外患迭起。丛兰从政数十年,刚正不阿、勇斗邪恶,以直言善疏、敢斥权奸而闻名。丛兰病故后,有学者将他曾经的奏疏编为《丰山奏议》,供后人参考。到了明朝末期,朝政日益朽坏,当时有一个叫陈子龙的名士痛感国事日非、虚学日盛,愤然作《皇明经世文编》。书中收录明代大臣诸多经世致用的文章,其中就有丛兰关于漕运、守边和屯田的数篇文章。

      身为军国重臣、封疆大吏,丛兰一生先后上疏383篇,使无数百姓减轻徭役、使众多灾民得以赈济。三十多年的军旅、宦旅生涯,丛兰全心扑在百姓民生上、全心扑在边防建设上,为明朝的江山稳固、社稷安定、边备整饬,做出了不朽贡献。丛兰也以其忠贞的节操、无私的奉献、杰出的功勋,为咱威海人留下了无法用价值估量的精神财富。

      一品大员丛兰的故事就挑了几个流传广泛的讲到这里,这位老爷子真是令人敬仰,让老王我即使是讲故事也不忍与其作别,大家如果还有丛兰的精彩故事,可以给我们留言,我们将择机继续为大家讲述。欢迎关注“Hi威海城市客户端”,《威海老故事》咱们下回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