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普遍降雨并伴随雷电、大风天气,记者从市水文局获悉,7月18日13时至19日16时,全市普降大到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59.4毫米,降水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总体有利,水库蓄水有所回升,市民生产生活秩序井然。
统计数据显示,7月18日13时至19日16时,全市平均降水量59.4毫米,其中南海新区平均降水量最大,为67.8毫米;荣成市平均降水量最小为50.6毫米;其他区市均为56.9到63.6毫米。截至19日12时,本月累计降雨100.4毫米,全年累计降水量478.7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多221.7%,较多年同期偏多45.3%。
强降雨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防汛带来了不小压力,为妥善应对本次降雨,市住建局城管服务中心提前准备,自7月18日接到天气预警后,市政、园林、环卫等各单位工作人员立即奔赴一线,加强对低洼、积水路段的巡视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及电话开机制,检查易倒伏、病虫危老树等苗木,及时清理雨水斗杂物,保障市民出行道路顺畅。
19日上午10时许,在文化西路和吉林路的交叉口,一辆黄色的应急强排车早已停靠在路边,六个交通锥摆在一侧边警示着来往通过的车辆。“来个人,和我一起把抽水管接上。”“1、2、3……得来。”伴着现场的阵阵吆喝声,5位身着胶质雨衣的工作人员合力拖挪着几十米长的排水管,成功将其接到强排车上。“这是附近一片的低洼地带,下急雨的时候经常容易出现积水情况。这也算是个交通要道,所以我们24小时轮值守着强排车,一旦观察到出现积水状况,及时将水排出。”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悉,截至7月19日下午4时,各相关单位组织专业防汛队伍520余人、巡查车60余辆,并使用铲车、挖掘机、强排车等多种车辆和设备。强降雨期间共开启雨水篦子3880多座,设立标志性警示红旗3880面。
值得注意的是,普降的大到暴雨为全市水库蓄水带来了利好影响。据市水文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7月19日16时,全市15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4873万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蓄水量10570万立方米,中型水库4303万立方米。市区水源地蓄水量6120万立方米,蓄水量有所回升。
与此同时,“来势汹汹”的雨水给我市农业生产也带来了“好消息”。据市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19日中午,此次降水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总体有利。他提醒,如果遇上持续性强降水,农户等栽培者要做好田间、果园积水排出工作,特别是樱桃、桃子、茶叶等不抗涝的作物,需及时排涝。另外,目前正值无花果、蓝莓、桃等果实的采摘收获期,建议农户关注天气预报信息,及时采收和销售,防止出现裂果、腐败等现象。
此外,交警支队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针对强降水天气,科学调整警力部署,加强对重点道路路段的视频巡查和巡逻管控,认真落实“控距、降速、亮尾”各项措施,及时发现影响道路通行的拥堵、事故、积水等交通异常情况,加强车辆的疏导分流。截至目前,市区未出现长时间、长距离交通拥堵。
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20日、21日两天,我市降雨将稍作“歇息”,以多云为主,气温有所上升。22日,降雨重回,不过雨势不大,以小雨为主,最高气温降至23℃,广大市民还需及时注意天气情况,出行带好雨具。(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宇 实习记者 睢琼 刘玮然 孙柯/文 刘志鹏 孙大伟 王彦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