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全民接力,这是一次幸福长跑。
创建为民,创城惠民。环翠区上下正凝心聚力、攻坚突破,文明创建的热潮此起彼伏。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犹如一场“幸福风暴”,将文明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基因,具化为每个市民的行动,构筑起一座文明和谐的幸福之城。
“一把手”工程,“一盘棋”攻坚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能指标”。今年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表彰年,实现“三连冠”目标,是威海人的共同期待。
“环翠区作为中心城区,是全市创城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全区上下必须全面提高重视程度,坚决克服侥幸麻痹心理,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坚决打赢创城攻坚战。”6月22日,环翠区文明委全委扩大会议暨创城工作动员会议擂响了创城攻坚的战鼓。
创则必成、战则必胜!带着这样的决心和信念,环翠区主动扛起创城“主战场”的责任,同心协力,尽锐出战。
创城是一次大考,比拼的是韧劲,考验的是担当。为有序推进创城工作,环翠区印发《参加威海市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创城工作指挥部,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指挥,区级分管负责同志为副总指挥;同时,下设4个区级专项工作组、8个镇街级工作组。
创城“一盘棋”,领导干部作表率。环翠区建立了创城期间“区级领导分包镇街、区直部门分包社区”制度,安排16名区级领导分包8个镇街,78个区直部门和镇街分包100个社区,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全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连日来,环翠区级领导深入一线,从城市社区到背街小巷,从商场到街道,从硬件设施到软件建设,对照创建标准看细节、查问题,一个一个问题抓整改,一项一项工作抓达标,推进创城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细里做。
直面存在的问题,环翠区进一步提出“四个必须”——必须全员发动,形成攻坚克难的强烈攻势;必须全面整改,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必须用步伐丈量责任,坚决不搞形式主义;必须严督实导,倒逼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为强化工作保障,环翠区抽调了7名业务骨干充实到区创城办。将创城实绩纳入环翠区综合考核和文明单位考核,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影响大局的单位,严肃追责问责。
机制健全,方能卓有成效。环翠区将文明城市与精致城市建设相结合,着力推进市民素质、交通秩序、商贸市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环境卫生、乡村文明等六大提升工程,聚焦解决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关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提高创建水平和市民满意度。
全员参与,全域推进
全面紧张起来,马上行动起来,广泛动员起来……一时间,从区直部门到镇街,从社区到学校,从企业到商户,纷纷参与到创城工作中,构建起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创建格局。
领导带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聚沙成塔,一群人带动一座城。
各镇街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盯短板和薄弱环节,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由城的文明向乡的文明、人的文明拓展延伸,让创建成果最大程度造福于民。
广大机关工作人员争当创城工作的先行者、示范者、志愿者、监督者,主动参与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越来越多市民志愿参与到创城工作中,进一步擦亮环翠区志愿服务品牌。
7月中旬,为期4个月的环翠区“精致文明城 志愿我同行”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以活动为载体,引导人们将“大爱”传播到城市每个角落。
“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我们的节日”“三不一礼让”等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举行;“文明餐桌·公筷行动”“蒲公英大篷车”“红色文明月·创城我参与”等文明实践项目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文明餐桌、文明交通、垃圾分类等文明风尚广为传播。创建工作启动以来,环翠区9592名志愿者全部上岗,深入背街小巷、交通路口、公共停车场等重点区域开展志愿服务,创城攻坚战不结束决不收兵。
从烈日下汗流浃背的交警,到坚守岗位的志愿者;从第一缕阳光下清理垃圾的环卫工,到霓虹灯下劝说占道摊主文明经营的执法队员……环翠区上下发自内心的支持和参与,成为创城工作的原动力和生命力,奏响了文明创建的动人音符。
文明创建,共建共享
核心价值观、文明创建等公益宣传广告随处可见,融入城市的景观、游园成为靓丽的风景线;农贸市场和背街小巷“整治美容”,居民笑容灿烂……这一切源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改变。
针对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新划机动车位3698个、非机动车位484处,8月20日前计划至少再划机动车位3090个、非机动车位344处;
针对商铺探头经营情况,在主城区1150个商户门前划定经营区域,8月20日前计划再划114处;
针对背街小巷脏乱差问题,仅用3天共清理卫生死角700余处;
……
老旧小区换新颜,道路交通更加通畅,社区食堂开到家门口,口袋公园遍地开花……文明创建,让各种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塑造出环翠全新的风貌。
在强化硬件的同时,环翠区全力提升软件,全面推行“六治融合、一网联动”社会治理模式,在全区城乡划分基础网格707个,选配网格员707名、网格辅助力量10万余名。同时,发挥社会治理“信治”作用,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文明塑造城市之魂,孕育城市之德。道德模范、环翠好人等群体不断涌现,好民警戚恩雨时刻把社区居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间;全国优秀志愿者刘长城带领爱心大本营志愿者时刻传递爱心;“冰棍奶奶”十几年如一日,将开小店、卖冰棍一元一元攒下的全部积蓄都化作了爱心奉献……
“面子”更靓,“里子”更实。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环翠区留下了一个个蝶变的华丽瞬间,城市魅力不断升华。(通讯员 阮宝勇 王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