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41个主要公交站点有了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在威海站、威海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执法检查每天都在进行;市区出租车、候车亭、公交车车厢等平台上,全天候循环播出创城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承担着重要任务。
在全市奋力夺取“三连冠”的热潮中,市交通运输系统在做好志愿服务、强化公益广告宣传等工作的同时,还在加强交通秩序整治、提升硬件设施水平上下功夫,用点滴行动,不断擦亮城市的“文明流动窗口”。
200余名志愿者在公交站点“执勤”
8月10日早上8时许,正值早高峰时段,亿特隆装饰城公交站点,等候上车的十几位乘客排队上车过,井然有序。
“53路车来了,麻烦您退后稍等。”“请大家有序排队上车,注意安全。”……烈日下,等待的人群中,一个头戴小红帽、身着红色马甲的身影显得格外忙碌。
他叫苏军明,是市交通运输局的工作人员,也是市交通运输局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从8月7日起,我们就穿上红马甲上岗了,大家排好了值日表,一周轮一次,负责早晚高峰期的志愿服务。”苏军明介绍说。
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市交通运输局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号召局机关、下属事业单位、威海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威海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200余人的交通运输系统志愿服务队,在刘公岛岗、鲸园岗、杨家滩岗、会展南岗等交通路口和41个流量大的主要公交站点开展文明交通引导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公交站点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在交通运输系统内广泛开展,而且在全市范围内,根据公交站点流量情况进行划分,相关区市主动认领,更多志愿者参与到了创城志愿服务工作中。”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雪辉表示。
此外,市交通运输局还组织动员系统内机关事业单位主动到社区报到,围绕社区存在问题和实际需求,开展环境整治、入户宣传、文明劝导等多种有针对性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打击非法营运“不手软”
8月10日早8点半,在威海站前的疏站路上,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环翠区大队的3位队员早早摆好了“阵势”,对来往的车辆进行执法检查。“你好,请配合检查,这是我的电子执法证,麻烦出示你的营运证、上岗证。”队员们一天的工作往往都是以这句话开启。
连日来,市交通运输局以火车站、汽车站区域这一“城市窗口”为发力点,从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通过开展道路客运、货运、危险品市场检查,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向非法营运和出租车不文明现象“亮剑”,用实际行动打造城市流动风景线。
每日进出威海站的车辆近万辆,执法人员如何擦亮双眼,为市民安全出行“护航”?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环翠区大队大队长宫照华从车上拿出一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类车辆的违规信息,这些都是执法队员们的“重点关注对象”。“经常进出站区的可疑车辆,我们早就熟记于心,发现一辆,检查一辆、记录一辆。”宫照华说。
除了有本“参考书”,执法队员还有自己的“实战经验”:对没有明显营运标志的私家车,除了要查证件外,乘客与司机是否认识、是不是通过营运形式联系在一起也是检查的重点。
据统计,创城工作启动以来,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共查处各类违法车辆222辆次,其中包含出租车不打计价器,网约车、客运车非法营运,普通货运车辆无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等违法行为。
眼下,创城进入了关键期,市交通运输系统也在全力冲刺,让流动的窗口载起城市文明。“我们将督导考核形式由一日一督查,一周一通报改为一日一督查,一日一通报,确保发现问题立马整改,让问题不过夜。”于雪辉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