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段15秒的暖心视频刷爆威海人的朋友圈,获赞无数。

视频里一个白色连衣裙的小女孩和妈妈一起过马路,而当车子行至斑马线停下礼让的时候,小女孩走在车前,向车主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蹦蹦跳跳地和妈妈一起离开了,而这一幕恰好被行车记录仪拍下来了。
一个简单的礼让,一个深深的鞠躬,短短的十几秒钟,让原本素昧平生的两个人,在这场无言的互动中收获了久久的感动,也让我们真切地遇见了这座城市的文明与美好。
也有网友表示,在这座文明之城,这种暖心的瞬间笔笔皆是,不足为奇,但每一次遇到还是会被感动。其实,在之前,威海也有一段斑马线上的视频被广泛传播,一位八旬老人,为文明礼让的司机摘帽鞠躬以示感谢。

的确,在威海,文明不是突如其来的惊喜,而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几代人长期积累与传承的必然结果。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回头看,属于这座城市的文明,一切都有迹可循。
地处齐鲁之邦、面朝浩阔海洋的威海,自古便是厚德载物之地,似谦谦君子,有美德如玉。

辽阔浩瀚的大海,承载一代又一代人的期望与梦想,千百年来,在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孕育着淳朴厚重的渔家文明,传承着重情重义、文明和谐、仁爱信义、热情好客的城市品格,也留下太多感人至深的名字。
前有耄耋伉俪殷树山和刘彩凤,离休后无私奉献30余载,自费建起藏书4000余册的社区阅览室,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照顾100多位空巢老人,累计捐赠爱心菜上万斤;资助贫寒学子上百人,累计捐款过百万……生前做尽好事,人称“活雷锋”,在生命尽头,两位老人用“遗体捐献”写下最后的绝唱。

后有一生励志做好人的全国道德模范刘长城,同时也是长城爱心大本营的发起人,先后组织6万余名志愿者、60多家爱心企业,劝募、投放公益爱心款项600余万元;开展“轮椅上的画家梦”等“互联网+”智慧型公益模式,帮助残疾人赚到第一桶金;打造双自之门“8+1”希望之家的精致化公益,实现了精准扶贫向精致帮扶新跨越。
他们像一面面闪亮的旗帜,飘扬在文明城市的最上方,以榜样的力量感动并激励着更多人,为这座文明的城市写下美丽的注脚。

多年来,威海从城市街道到美丽乡村,从健身广场到城市里的公园步道,从行人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礼让到垃圾分类的自觉主动,从排队乘车乘梯到文明出入景区……

我们对追随文明的脚步从未停下,一路向前,凭借实力多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全域一片红”,并鼓足干劲向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发起进攻。

放眼望去,威海的美,不仅仅在定格在山海间的秀丽,更在城市中的文明与精致,见之于细微之处。文明礼让、文明出游、文明乘车……如今,文明已经变成一种长期践行的习惯,如涓涓细流渗透在威海的每一个角落。

君子之风,美德威海。
在这里,遇见文明,遇见美好。(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胡杨/文 孙大伟 刘志鹏 王彦博/图)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王璐瑶
编辑:胡 杨
编辑:胡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