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视界

穿越百年,在“不沉的战舰”上读懂威海!

2020-08-28 编辑: 谭立勇

    有人说,你想真正了解一座城市,就要去读懂他的历史,去感知岁月背后的故事,那是时光留给这座城市的记忆编码。属于威海的记忆编码,就藏在隔海相望的刘公岛上。

    当游船缓缓地驶离岸边,行至这片中华最古的海,恍惚间,我仿佛坐上了一艘穿越百年时光的船只,耳畔响起闻一多先生最炙热的呐喊:“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当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这座以历史笔墨着色的岛屿,依然留存着百年前的余味。

 
 

    “傍海修筑,高踞危岩,下临无地,飞檐广甍”。走进海军公所,朱漆正门之上挂有李鸿章所书的匾额,两侧是李鸿章所写的对联:“万里天风永靖鲸鲵波浪,三山海日照来龙虎云雷”,边门分别绘有秦琼、敬德门神像,描金点漆,肃穆威严。

    这里曾是大清海军的初梦,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正规化海军的指挥机构,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军事衙门之一。

 

    拾级而上,仿佛穿过那扇门,就走进了百年前最为惊艳的时光。

    海军公所的建筑为清式砖木举架结构,整个院落由廊庑贯通,迂曲缦回,画栋雕梁、朱红圆柱、青瓦飞檐、浑然一体,布局宏伟,蔚为壮观。

 
 

    在院子小坐,久久地望着那“威震海疆”的牌匾,才明白,原来“威海”的由来,也饶有深意。

 
 

    抚摸着浸满岁月的窗棂,仿佛看到了北洋海军的鼎盛时代,看到了曾经那群怀揣着强国梦想的青衫客,他们曾在我国目前唯一一处有迹可循的近代水师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学习先进的西方技术。

 

    走进水师学堂,高大的照壁、巍峨的正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亲笔题写的匾额……这里的一切都还保留着当初的样子。这是一座堞墙环绕规模完整的大院落,在前后两进的宽敞庭院中,排列整齐的校舍、教室、宿舍、图书室、办公室、教习室一应俱全。

 

    我仿佛看到了一群英气勃发的年轻人与外国教员一起学习、讨论和思考,探寻师技救国的梦想,期盼着用自己和舰队守护祖国万里山河。

 

    可是后来突然有一天,一声炮响击碎所有念想,一群海盗蛮横地冲进我们的疆域,一时间,山河破碎、人心震颤,他们的名字也随着定远舰的全军覆没而走进了史书,成为历史长河的符号。

 

    昔日的战舰早已不复存在,但在国人心中它是一艘永不沉没的“定远”。在刘公岛东村附近的这艘按原型1:1完整复制的“定远”号纪念舰,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往事。

    定远舰诞生于19世纪后期的中国洋务自强时代,是清政府花费150万两白银在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的,属于当时世界海军中威力最大的战舰,被称为“亚洲第一巨舰”。

    全舰分为上下五层,其中甲板上三层为武器装备,舱内两层为历史展厅。当年海军官兵居住、工作的场所,西式军官餐厅、中式厨房、军医院以及军官生活区均被还原,登上这所巨型铁甲,便可以感受到一个多世纪前北洋海军官兵的真实生活。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定远舰凝聚了中国海军一个时代的辉煌,也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悲歌。这头沉睡了千年的狮子早已重拾威风,可梦碎的痛楚永远地烙印在滚烫的历史,不容忘却。

 
 

    硝烟散尽,故垒犹存。如今,轰鸣的炮声早已远去,在刘公岛的最东端,东泓炮台上克虏伯大炮的炮筒依然指向远方,昔日的悲壮坠入深海,此时的远方定格着一片大好河山。

 
 

    东泓炮台由地上炮位工事和地下掩体两部分组成,地上炮台共计14门火炮。其中240毫米口径大炮由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炮身长840厘米,有效射程达10公里,可360度全周射击,是当时非常先进的后膛来复线式大炮。

    这一座座炮台残垒,曾浸染过守卫者的鲜血,它们是无字的纪念碑,永远镌刻着为捍卫中华海疆而牺牲的先烈忠魂,就像炮台西侧背依山海的警醒石上所言,“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

 

    刘公岛像一本实体教科书,教会我们擦亮历史的镜子,走好未来的路。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胡杨/文 宫举卫 刘彬 于智超 娄源立/图 部分照片来源威海图片库、刘公岛 王慧敏/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