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征服”长江!看威海“智”造如何破解盲区取土难题

2020-09-01 编辑: 仲鹤

近日,在江苏常泰长江大桥6号主塔墩施工现场,由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桥梁沉井水下绞吸机器人投入使用,在长江水下大展身手。

“在80多米深的水下,机器人通过声呐扫描,将过去看不见的江底盲区显示成地图,我们设定程序在180度范围内,把这些泥都取到30厘米深,它就会按照我们的程序自动来取。”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说。

有了“得力助手”,水下深井盲区取土的难题迎刃而解,沉井施工也变得可测、可视、可控,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目标的同时,效率也比传统设备提高了4到6倍。

在长江水下,机器人广获好评,而为它量身订制的模拟试验平台就矗立在威海高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园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厂区内。正是在这座近3层楼高的平台上,机器人历经反复下水试验调试,各项指标达标后,于今年5月正式交付。

从成立时只有3个人的小企业,到承担重大工程建设海底设备的自主研发工作,山东未来机器人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已经探索了十多年。总经理陶泽文回忆说,第一台产品是他自己研发的水下机械手,靠着这一个项目的积累资金,公司有了在水下机器人领域发展壮大的基础。

瞄准最前沿科技,破解深水救援、检测、施工等技术难题,山东未来机器人在技术研发上可谓拼尽全力。“每年我们会将上一年纯利润的80%用于新产品开发,在装备试制上投入最大。”陶泽文说,企业现有研发人员近50人,占员工总数近一半。

除了企业自身的高投入,相关政策支持也为企业科技创新加油助力。通过市科技局实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成长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山东未来机器人迅速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市科技局还为企业与俄罗斯专家开展合作牵线搭桥,帮助企业争取省级财政奖励、科技金融补贴等。

有了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未来机器人很快在业内占据了领先位置。去年,企业获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资金支持,在大型水下桥梁建设用淤泥清理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方面表现不俗,国内外客户也纷至沓来。

眼下,随着诸多订单加紧生产,陶泽文正为持续扩大产能做准备。

“再有两个月,水下消防机器人的样品就出炉了,深海铺缆机器人年底也能研发出来。”新产品的研发试制进展迅速,陶泽文喜悦之余又干劲儿十足。在高新区管委的帮助下,新厂区的选址工作正稳步推进,将用于安置更加自动化的生产线,专门生产水下消防和深海铺缆机器人。

不止水下机器人产业迅速崛起,我市正通过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和海洋强市战略,实施一系列专项行动,自主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全市科技投入与产出呈现出双提升态势。

目前,全市累计投入各类资金9亿多元用于“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已经启动实施,吸引了36家知名高校院所参与共建,并成功获批山东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此外,全国170余家高校院所与我市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24家高校院所加入我市产学研战略联盟。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1015家,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屹辰/文 孙大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