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翠区

居民零投诉、物业费100%,海源社区一颗“红心”点亮“民心”

2020-09-12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走进环翠区海源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照片墙上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陶家夼村由传统村落到城市社区的发展变迁史,这是社区百姓向幸福生活迈进的一个缩影。大厅内的红色物业服务站,物业服务人员与社区合署办公,推动信息共享和问题的联动解决,让居民少跑腿,办实事。
  “海源社区现辖居民2506户,8600多人,有党员118人。社区由陶家夼村发展变迁而来,2015年陶家夼居委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发展经济为主,原有的社会事务由海源社区承接,合作社积极支持社区工作,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支撑。”海源社区党委书记林颖介绍。
 
  面对基础设施陈旧、停车位短缺、新老居民融合等难题,海源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政府扶持、合作社运营、居民共建”,充分发挥股份经济合作社党委领办物业公司的红色物业模式。多年来始终保持居民“零投诉”和物业费缴纳率“百分百”的记录,并荣获了“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称号。
 
  “专业化+普惠性”的物业服务模式
 
  旧村改造后,新老居民融合是社区需要着力面对的难题。海源社区和大川物业积极破除“厚此薄彼”的观念,聚焦“专业和需求”两个导向,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让社区80%的外来户和20%的本地户“亲如一家”。
 
  “用‘小区营造’的理念,打造健身广场、抱山泉、环山步道、花海、网红打卡街区等全生态小区景观和休闲场景,使老旧小区迎来‘颜值革命’。建立‘上门维修、困难群体关爱、亲子课堂、快递服务、点单送货’等8大类亲情服务菜单,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红色物业带来的贴心变化。”大川物业服务中心处长刘洪刚说。
 
  突出专业导向,提升物业公司自身服务品质。大川物业对照物业服务标准,着力引导物业公司由“说教式”管理向“融入式”治理转变,从党的组织建设、物业专业服务等15个方面,对物业自身服务标准进行了全方位细化,实现物业服务质量和社区治理水平“双提升”。
 
  突出需求导向,提供普惠性的增值服务。大川物业针对居民对基础设施、公共空间、生活服务等多元化需求,将原有面向老村民的“增值服务”覆盖到全体居民,用“亲民化”的理念,改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物业服务中心,引导居民融入社区,增加认同度。
 
  “网格化+信用”的居民共建体系
  从2013年开始,海源社区以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为契机,依托陶家夼老村原有“熟人管理”优势,联合大川物业建立起一支由党员和原村民为主力的198人单元长队伍,承担着社区民情排查、物业费收缴、楼道管理等大量工作。
 
  今年以来,社区重新划分了8个网格,每个网格选任1名网格员,2名物业助理员,共同协调解决网格内各类事务,形成了“社区、物业—网格员、物业助理—单元长”三级管理体系,实现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今年,单元长仅用7天时间就能将2000多户居民的物业费收齐,网格化治理落实落地。
 
  诚信积分激发内生动力。针对党员,社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先锋指数评价管理体系,采取“先锋基数+先锋增值”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单元长及居民,结合“信用进社区”工作,依据物业费缴纳、车辆分区停放、楼道楼体营造等项目,设置1-30不等的积分分值。将信用积分与物质和精神激励挂钩,并作为每年年终“单元长年终总结表彰会”“最美大川人评选”“文明单元评选”等的主要依据。
 
  面对红色物业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越来越多的居民更加关心社区,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由“让我做”到“我要做”,提升了红色物业工作的治理成效。
 
  如今的陶家夼小区,车辆分区停放、天际线“三无”工程、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居民的习惯养成和自觉行动,四方路105号楼还被授予全国“文明楼栋”的荣誉称号,社区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
 
  强化对合作社和物业公司“两个关键”的引领
 
  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合作社党委联合社区党委,成立“党建联盟”,探索形成了“每月一次督导调度、每半年一次述职测评、每年二次业主大会通报”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加强对大川物业的指导监督。同时,充分利用好上级扶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红利,今年以来共获得市区两级奖励资金9万元。
 
  强化对物业公司的政治引领,社区选派了党建指导员,建立了“联席会议、合署办公、交叉任职、联合走访、项目共建、网格共管”六项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领导,7名业委会成员全部由党员担任,逐步形成了“走访调研发现问题、协商解决问题、考核测评成效”的长效机制。
 
  “环翠区执法力量下沉,每天由派出所、执法等人员坐班,依托社区内76个高清监控探头,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乱停车、乱堆乱放等各类物业管理问题,第一时间处置,红色物业智慧监管平台显实效。另外,社区在不同位置设立6处应急器材库,配备了发电机、灭火器、手推清雪机、油锯等应急物资,器材库24小时向居民开放,保证小区内出现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启用。”刘洪刚说。(来源:中国威海环翠)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谭立勇
编辑:吴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