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张玉婷 通讯员 李晓民)昨日,记者从市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威海市关于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日前正式印发实施,以推进我市10条重点产业链发展。争取“十四五”末,形成我市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实施意见》指出,结合目前产业优势,我市确定了10条重点产业链,分别是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链、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链、打印设备及智能服务终端产业链、海洋食品产业链、轮胎产业链、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专用汽车产业链、钓具产业链、电机产业链。围绕这10条重点产业链,我市坚持“骨干膨胀和双招双引”并重,做优存量,做大增量,争取“十四五”末,培育打造1条过千亿的产业链、1条过500亿的产业链、4条过300亿的产业链、2条过100亿的产业链、2条过50亿的产业链。
为确保产业链稳定,我市设立了由市领导担任“链长”的产业链专班,填补空白建链,建成了防护物资全产业链条,并积极推进我市纳入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紧盯短板强链,梳理了10条重点产业链短板和缺失环节,明确产业链招商引资方向和拟重点招引企业(合作机构),构建龙头骨干企业拓链招商热力图。此外,精准配套补链,开发建设了“企业直通车”平台。
发布会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我市10条重点产业链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23亿元,约占全市制造业营业收入总量的80%。以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链为例,链主型企业主要有威高集团、迪沙药业,2019年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675亿元。我市已形成医药与医疗器械较为齐全的产业链条,威高集团拥有10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规格主导产品,其中医疗器械已进入全球15大细分市场中的11个,空心纤维透析器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五、全国第一;迪沙药业原料药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以企业为主体,以平台为支撑,发挥政府的引导助力作用,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统筹实施产业链“一条龙”培育、创新能力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区域融合发展“四个行动”,推动“三链”协同发展。(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