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乳山市翁家埠村:聚焦“五个振兴” 奏响乡村发展曲

2020-09-23 编辑: 宋倩

  

      【主要做法】

      为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一是建立业绩考核激励制度。以“能者上、庸者下”的治村理念,于2011年率先在村实行干部任期工作业绩考核机制,要求支部成员每年年初在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做年度工作目标公开承诺,每季度对承诺事项完成情况进行汇报,年终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对干部工作业绩完成情况进行逐人评议,对完成考核指标比例的给予奖励,未完成的按比例扣减基本工资直至提出辞职。至今已有2名支部成员因未完成目标而提出辞职。

      二是创新五步决策法。在坚持“四议两公开”决策制度基础上,坚持党小组例会制度,每月集体评议村级日常工作。采用小组例会征求民意、支部会议提出建议、“两委”会议共同商议、党员大会集中审议、村民会议全体决议,更民主、更规范的五步决策来决定村级重大事务及发展发向。

      三是建立村级财务集中报审制度。规定凡重大费用开支,必须经村民代表、全体党员大会讨论后才能实施,同时将每月20日定为理财日,每季度由村级理财小组对生产、经营、收入和支出等情况向全体村民代表汇报,实现对财务状况的全程监督,确保集体财产的规范使用。

      为全面小康筑牢坚实产业基础:“巴掌田”变“聚宝盆”,大块田育出新产业

      (一)股改量化聚民心。为解决集体资产归属不明、经营收益不清、分配不公等突出问题,2013年7月,在省内注册了首个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社——乳山市白沙滩镇翁家埠村经济股份合作社,选举32名股东代表、引进法人治理机制,形成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三会”运作机制,真正建立了一个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集体变实体、村民变股东、干部变董事”。

      (二)盘活资源引企业。在土地流转问题上,村“两委”大力宣传、算账评理,逐步解开村民心里的疙瘩,改变了“划田埂而种”的“碎片化”局面,利用“大块田”发展了水泥制品厂、育苗基地、旱稻基地等集体产业。在此基础上,2014年又针对沿海浒苔频繁爆发的现象,以科技处理浒苔为方向,整合130亩闲置土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与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成立威海温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海状元”系列产品已荣获“中国有机肥十佳品牌”,成为依靠科技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典范。

      (三)“接二连三”促转型。本着“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从村经济负债累累到2019年村集体总收入5000万元、纯收入300万元、净资产3540万元,从传统农业到智能大棚里迎来了一位位“新住户”——黄瓜、小番茄、蓝莓等,股份合作社也由当年每股分红600元到2019年1800元/股。

      一是巧借政策东风。充分利用位于国家4A银滩旅游度假区内的优势,通过“旅游+”模式,用活乡村旅游扶持政策东风,将乡村旅游与儿童拓展相结合,发展采摘园60亩,打造了集科普、休闲垂钓、特色餐饮、采摘娱乐为一体的凤凰山田野公园,实现收入倍增。

      二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将红薯产业做优做强,邀请烟台农科院专家到翁家埠村“手把手”进行甘薯育苗及种植技术培训,引导帮助农民从红薯育苗开始,科学管理种植,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为多渠道拓宽销路,提高产值,引进了一套地瓜干加工生产设备,将廉价的红薯深加工成柔软可口的地瓜干,将农业与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产业深入融合,让农业“接二连三”,形成了以红薯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现已实现收入20多万元,人均增收7000余元,“变丰收为增收”。

      三是谋智慧农业出路。为了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2018年注册成立了龙泽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50万元建设了5300平方米智慧农业生态智能大棚,采用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水平专业化、信息服务全面化等新技术手段发展智慧农业。以“智慧农业+”的概念来打造翁家埠村的乡村旅游,以融合发展来促村内各项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上半年短短六个月,智能大棚就为村里带来了近20万元的收入。

      四是搭乘电商快车。通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以线上商务平台结合线下景区实体店的方式销售村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先后发展的360亩苗木基地、50亩旱稻基地、150亩苹果园、60亩采摘园、9个果蔬大棚皆通过“互联网+营销”的模式,将葡萄、无花果、旱稻、蓝莓等特色农产品投放在线上电子平台,走向全国。

      为全面小康注入文化力量:守得好方土,留得住乡愁,讲的妙渔村故事

      一是挖掘历史文化。为讲好渔文化、讲好渔村故事,合理吸收、大胆借鉴城市文化的同时把具有乡土特色的乡村文化传播出去,以距今约6800—7200年的贝丘文化遗址、古村落及革命烈士墓为三大核心打造点,规划“山”“水”“田”“村”四大主题,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新石器文化、贝丘文化、胶东民俗文化、古建筑文化,蹚出一条历史文化挖掘与现代文化融合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构建“农业+文化+旅游”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二是建设文化小康。在践行移风易俗、精致农家、红白理事会、农家书屋等树新风活动的同时,对村级文化大院进行升级改造,整修文化活动室100平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街800米,从细微入手、从身边入手,积极挖掘身边好人好事,创新“文明户”、精致农家“示范户、精品户”等评选活动,采取星级榜公示、村级福利挂钩等形式,形成“人人讲美德、户户树先锋”的良好风尚,探索“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文化弘扬连锁效应,深化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

      为全面小康补齐人才短板:培育“田秀才”,唱响“凤还巢”

      一是积极发掘本村优秀年轻人才。突出招才引智,积极发掘本村优秀年轻人才充实班子队伍,出台《翁家埠村人才引进奖励办法》,对回村创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分别奖励5000元、1万元,连续奖励5年,对特殊贡献人才奖励90平米住房。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50岁以下的占75%,激发基层班子队伍的创造活力和创新能力。

      二是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为筑巢引凤聚人才,积极对接中国美院、中国园林设计团队、久鼎电商平台、温喜生物科研平台、山东大学(威海)旅游学院等各行各业高精尖人才,努力用浓厚的乡情、优质的产业、良好的服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解决农村人才数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催生“雁归经济”。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靠山养山、靠水养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自2015年开始以“村容整洁”为抓手,共投资560万元对道路两侧及村内房前屋后进行环境整治和绿化景观建设,浆砌花墙5000米,栽种红叶石楠、月季、樱花等观赏性乔木花卉,2016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下一步将借助农村综合性改革契机,遵循“生产有生态”这条主线,通过假日牧场、有机菜园、滩涂恢复等项目建设,营造水域生态、村落生态、山体生态,把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做到位。通过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让土地上长出“金元宝”,生态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成为“聚宝盆”。届时,“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景象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功典范,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好诠释。

      【启示】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翁家埠村全面小康的成功之处在于,村党组织切切实实地把党建“抓在手上、落在实处”。在发展集体经济之初,就靠抓党建树立威信,靠党员和村民代表破解难点问题;在集体经济取得显著成效时,更是树起党建大旗,依靠党的领导,破解了村民担心的集体资产流失的问题,推动集体经济在良性轨道上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坚持产业为先。翁家埠村在厘清全面小康各要素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确立了产业兴旺为先的指导思想,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补齐了产业发展短板,激发了潜在动能活力。在加快发展原有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引进新产业项目,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高效农业,努力形成了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三是坚持创新突破。翁家埠村在推进全面小康的过程中,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事权和财权、经营权和监督权分离,实现了“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使广大村民共享了改革创新成果。以提升村容村貌为突破口,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农村。(来源:乳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