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登区

特色产业+近郊游,打通文登东杜梨发展的“任督二脉”

2020-09-26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声中,文登营镇东杜梨村结合自身特色,把产业扶贫与发展乡村旅游业有机结合,催生观光采摘经济,打通了乡村振兴的“任督二脉”,村民在尽享现代休闲旅游红利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曾经的东杜梨村经济结构单一,人均收入较低,没有像样的支柱产业。结合东杜梨村实际状况,村“两委”组织全村94户群众成立合作社,利用农业局扶贫资金,加上村集体和村民入股的资金,建起了近200亩的桑葚采摘基地,打造集桑葚采摘、休闲垂钓、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近郊农业园,项目获得收益后,村集体、农户、贫困户分别按入股资金比例分红。通过这种“造血”模式,既可以使闲置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也能最终实现村民共同富裕。

  为什么选择桑葚?东杜梨村有着自己的考量。桑树管理比较粗放,又不易长虫,无需施用农药,所以果子是原生态、绿色环保的,而且全身都是宝,桑葚可采摘鲜卖或者制成桑葚膏、桑葚酒等,桑叶可以养蚕、可以制作桑叶茶,还可以烹制美味的桑叶菜系,桑树还能绿化环境,真正达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经过调查讨论,东杜梨村的桑葚产业终于“扎下了根”。

  采摘园采用科学方式管理,安装滴灌设备,坚持人工除草,不播撒任何农药,桑葚甘甜多汁、个大饱满,果品质量受到市场欢迎。
  每天四五点钟,村干部和村民理财小组的成员就来到采摘园,大家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有疏导交通的、有过秤收款的,中午轮流吃饭,天天要忙到晚上八九点钟才下山。

  去年,农业园吸引4000多名游客前来采摘休闲,采摘收入8万多元,全村90%以上的村民通过入股分红的形式获得项目收益。同时,贫困户通过在桑葚成熟期入园劳作,每天可得务工收入70元,实现分红和务工双渠道增收。

  自从村里建起了采摘园,村民们就用土地入了股,每年至少能领到500多元保底分红,平时还到采摘园打工,一个月至少有1400元工资。现在村民们一下子多了两份收入,就算以后干不动活儿,也还有分红保底。

  今年六月,文登第三届桑葚采摘文化节在东社梨村举行。活动期间,游客除了能亲手采摘多汁可口的桑葚外,还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参加乡村旅游生态观光、蚕宝宝认养等活动。同时,还可以吃桑叶包子,品桑叶茶,现场学做桑葚酒,亲身体验田园乐趣。活动对桑葚销路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通过网上订购,今年的销量比往年增加了很多,约增加60%以上,再加上网上宣传,园内客流量也比以前多很多。
  为了进一步完善近郊游的生态,方便了游客游玩,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集体收入。东杜梨村还在开挖的平塘周边建设3处各1000平方米的鸡、鸭和桑蚕大棚,满足不同游客亲近自然、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前一阵,上级又为村里拨付30万元扶贫资金,为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经前期考察和村民代表开会研究,村里决定新上30亩冬桃项目,进一步拉长采摘产业链。早桃一般在6月份上市,每公斤也就是四五元钱,而冬桃要到10月中旬才成熟,口味甜、耐储存,每公斤能卖到20元。

  开发深度游,形成一道产业链,才能打响品牌。未来,除了种植鲜食桑果,东杜梨村桑葚的衍生品也将不断被开发出来,比如紫酒、桑叶茶、桑果汁、桑果干等等,到时候农业园不仅能吃能玩,而且还能做出大品牌,干出好效益!对于未来的发展,村民们都信心满满。(来源:文登发布)
值班总编:孙
  复审:颜燕军
  编辑:张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