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在乡村振兴路上,闻闻里口山茶香里的“丰收”味道

2020-10-15 编辑: 宋倩

  

      从不缺花香、果香、农家香的里口山,如今又飘起了茶香。

      今年8月,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区的清怡茶园项目开始试运行,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成为市民近郊休闲的新选择,并以每周举办两三场团队活动的频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10月14日,记者来到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区张村区域,沿着里口山路姜家疃路段一路直行,窗外的丛峦叠嶂、石瓦民房像一帧帧照片从眼前闪过,静谧、古朴的乡村味道,让人沉醉其中。

      行至姜家疃村郭家庄区域的一处山脚,顺着蜿蜒而平稳的石头台阶拾级而上,便能看到写有“清怡茶园”四个字的木制山门。这里便是张村镇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新打造的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文旅融合型景区。

      走进清怡茶园,人仿佛一下子被青山拥进怀里。远眺,U字型的山峦像是伸出两条胳膊,将一整个山坳的绿色揽进怀。眼前,成熟的苹果已挂满枝头,各种桃树、杏树遍布其间。果树下、山坳间,一垄垄茶树青翠欲滴,丛丛簇簇,油亮碧绿。

      来自项目投资方、威海市园林建设集团的养护员付波正蹲在茶树地里查看土壤墒情,他今天的主要任务是给栽种的茶树苗调试滴灌设施。“再早一两个月来,就能掐到嫩芽了,现在这个季节,这种叶子摸着有油性的就不能摘。”干了30多年园林养护工作的付波虽是第一次接触茶树,但很快就上了手,“公司统一管理运营,有专门的茶专家指导,也聘请了茶学博士日常管理茶树,现在基本的养护、采摘都没问题。”

      清怡茶园项目占地90亩,最大程度保留了原生林木及成片水杉等自然生态,随山就势,新建了40多亩37.5高纬度茶园,并引进梅花、杜鹃等植物,丰富园区作物,形成具有丰富植物群落和独特自然风貌的园林景观型园区。

      这不仅是一个果园、茶园,更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静谧乐园。清怡茶园里随处可见山间小径、石凳、吊椅、木桥、木桩这样的林间小品,看似自然随意,但都是设计师细心雕琢而成。园区内还建有云生楼、青霭阁等游客集散地,提供采茶、炒茶、品茶和文化交流的场所,为游客打造来了能看、能玩、能体验的茶文化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区。

      酒香不怕巷子深。今年8月份开始,茶园一经试营业便陆续热闹了起来,茶艺体验、森林康养、团队团建、研学旅行……来体验的团队络绎不绝。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预计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全年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个。

      “园区里配套的公共厕所马上要建起来了,到时候更忙活!”姜家疃村68岁的姜天江在园区里做保洁员,每个月工资2600元,再加上他和老伴的养老保险,这份忙碌让他感到很踏实,“游客多了,村里越来越好了,我们都很满足。”

      里口山深处有花香、果香、茶香,这些都是乡村振兴的“丰收香”。临走前,张村镇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中心主任于佺杨邀约:“明年春天一定要来,到时候不止有瓜、果、茶香,还有漫山遍野的姹紫嫣红,好看、更好品!”

      记者手记:一样的绿水青山,不一样的金山银山

      里口山就像一处宝藏,每次来都能给人惊喜:从采摘乐、农家饭、亲子游,到乡村记忆、红色印记,再到茶文化体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里口山一直在探索求变。变的是休闲旅游的内容和形式,不变的是绿色生态的底色和原汁原味的乡愁文化。

      变,是建设样板片区的思路始终与先进理念接轨,与最新的运营管理模式嫁接。片区聘请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团队进行整体规划,并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使片区建设既能一体化、均衡化,也能精致化、特色化。

      不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无论是修路网、建水网还是织绿网,里口山始终坚持“保留原始风貌、保护生态体系”的原则,让环境整治和基础配套建设实现生态性、景观性、功能性同步提升。在保护绿色资源的基础上,片区更加注重挖掘民俗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和艺术资源,规划建设了民俗记忆馆、十八里担架道红色印迹展馆、国际艺术村等文旅项目,在原有“吃、住、行、游、购、娱”乡村旅游大格局基础上,增添了体验、交流、消费等文化内涵,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树立了标杆。(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世超/文 朱春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