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经济日报聚焦威海:精致小康绘出“幸福曲线”

2020-10-16 编辑: 宋倩

   

      10月14日,经济日报客户端刊发《山东威海:精致小康绘出“幸福曲线”》,聚焦精致威海的幸福小康生活。

      山海相依,秋色宜人。十月,在山东半岛的最东端,美丽的威海又迎来一年之中的“湛蓝时节”,一场场“威海蓝”开始刷屏朋友圈。然而,在威海市民眼中,比优美环境更让人感到惬意的,还是这里精致幸福的小康生活。

      威海以全面小康为目标,以精致为灵魂,以幸福为坐标,以全域一体为方向,坚持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增长,用足“鲁绣功夫”,绣一幅“精致城市·幸福威海”蓝图。

      如今,对于280万威海市民而言,小康生活,就在家门口“长”出的130余个口袋公园、42处城市书房里;小康生活,就在7213个为市民错时开放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里;小康生活,就在30余个社区食堂、395个老年餐桌的饭菜飘香里……2019年,威海人均GDP达到104615元、约为全国的1.5倍,交出了一份精致小康的高品质威海答卷。

      精致为轴,化解城市“成长的烦恼”

      “十一”过后儿子返校,50岁的王丽荣又回归她自在的社区生活。

      “走啊,去市集!”下午3点半,一条邀约微信发给老姊妹,王丽荣便戴上了新入的碎花丝巾,蹬上一双运动鞋就出门了。

      一楼挑点时令生鲜蔬菜、二楼逛逛美食小吃、再去顶层的运动休闲公园溜溜腿脚。今年5月,随着近9000平方米的万福邻里市集开业,王丽荣的“买菜日程”就一加再加,安排得满满的,每次出门都得一两个小时。

      之前的王丽荣可不这样,恨不得“掐秒”买菜。她所居住的戚东夼小区7号楼下,曾是一个20多年的马路市场。每天下午4点到7点,本就不宽敞的戚东夼路就被私家车、公交车、接送孩子的家长塞得水泄不通,满是拥堵吵闹。每次下楼买菜,王丽荣就按着列好的清单买了就走。

      马路市场“退路入室”、空中建起“屋顶公园”。今年5月,万福邻里中心的出现,真正解决了困扰附近居民群众交通拥堵、无休闲健身场所等一连串问题,也解开了附近居民群众常年的心结疙瘩。

      “以前每到4点准时关窗,不然噪声和气味真是遭不住。现在好了,我家的窗户一天开到晚!”王丽荣说,她今年不仅打消了换房的念头,自家房子还升值不少。

      停车难、行路难、垃圾处置难、历史遗留问题……与城市发展进程相生相伴的,总有一些难免的“成长的烦恼”。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首先需要解决精致城市建设中的短板与问题。

      围绕解决办理不动产权证难、处置闲置项目和“半拉子”工程、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和解决城市管理服务中不精致、不文明、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威海奏响了化解城市“成长的烦恼”的“四部曲”。

      威海高新区黄家沟南山有120多亩土地,只有一栋住宅楼,却有着大片的空地、厂房,配套设施也不齐全。十几年来,城中村改造和旧村改造都没能解决掉这个“包袱”。在低效用地整治工作中,这里将变成一个居民小区,按规划能容纳1600户居民。

      截至目前,威海累计盘活125处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10.4万套房屋达到分户办证条件。今年,威海市成立中心城区低效用地规划整治工作专项小组,启动中心城区低效用地规划整治工作,摸排出40个地块低效用地,并制订出三年整治计划。

      路不平、灯不亮、草不绿、狗不拴……别看都是小事情,但却让群众幸福感大打折扣。为了让这些不精致、不文明、群众不满意的小事情也有着落、有人管,威海打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网格化平台、城管平台,热线事项同时派发镇街和部门,快速高效解决群众诉求。

      上海路环岛是经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但却因为车流日益增多成了不少上班族的“每日一堵”。9月30日,一个全新、立体、通畅的“大转盘”全线通车,彻底“转动”了往来车流。此外,环岛内的圆形四季风景绿地也“惊艳”了路人,不少市民还跑到附近的高栋建筑上一睹这个“彩色齿轮”的“芳容”。

      威海还发挥好志愿服务、信用体系等作用,人人都可以成为城市管理的“啄木鸟”志愿者。在全国261个地级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威海市稳居全国第一。一部“市民通”APP让随手拍、随时传,哪里不精致由市民“点单”来整改。上线以来,13大类234小类城市管理问题实现了“秒上传”和“秒解决”。

      通过“党建+红色物业”,威海建设市级、区市级以及深入社区的红色物业服务阵地。就这样,百姓身边冒出了一座座为社区居民拉家常、诉烦恼、解难题的“红房子”。

      对中文化生活小区居民来说,今年的生活真是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畅快”。物业党支部、党员和业主拧成一股绳,将西大门的主干道拓宽成了双向车道,居民开车再也不会“狭路相逢”,堵作一团。

      威海已成立红色物业党建联盟13个,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议500多次,整治热点难点问题2.2万件,12345政务服务热线物业投诉率由7.2%下降到0.4%,业主满意率提高30%。

      幸福为线,小细节为全面小康“升温”

      精致小康,就是百姓的小事也有人问、有人听、有人管。威海市委书记张海波表示,老百姓满不满意,生活方不方便,能否吃得放心、出行顺畅、居住惬意、有病无惧、老来无忧,是威海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精致城市的最重要衡量标准。

      每天上午十点就开始往暖心食堂走,利用“餐前一刻钟”和同村的老伙计拉一拉家常、听一听党的好政策、讲一讲身边的好人好事。到了11点半,一分钱不花的两菜一汤热乎饭就上了桌。平时家里有啥难事,跟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志愿者打个电话唠叨两句,一准给解决……今年84岁的荣成市夏庄镇石硼丁家村丁桂兰愈发觉得:“老了的日子更好过,真不糙!”

      要说今年让丁桂兰最开心的,村里暖心食堂开业算是头一件。没人住的老房子换上了玻璃顶,透光又暖和。30多个石硼丁家村里的“80后”吃饭,有40多个“巧厨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轮番上场。丁桂兰和其他老人们也不空着手来,今天带点米、面、油,明天拿些刚摘的蔬菜。光开业那两天,村里就收到了2.8万元的爱心捐款,大多数都是老人们的子女捐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威海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户籍人口的29.32%。为让社区及农村居家老年人吃上“一餐热饭”,威海市建成30处社区食堂、395处农村老年餐桌,覆盖600多个社区、村庄,日均为1200余名政府购买服务对象、近万名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今年7月4日,威海市荣成115家暖心食堂同日集中开业,为农村80周岁以上老人、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每周提供5次以上免费用餐服务。荣成还利用380万元村级“慈心一日捐”资金,设立“暖心食堂专项基金”,并向社会公开募集善款,目前已通过社会募集资金50多万元。

      去年,东岛刘家村的19亩“爱心农场”除了为村里的暖心食堂提供充足的蔬菜外,还有额外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刘俊军算起账来:“你看着一亩亩地瓜,小的做成粉谭卖,大的卖给工厂食堂,中型的就留给咱家老人吃,我们还挣了5700块钱哩!”

      不止在暖心食堂方面,威海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贯穿城市服务与管理,助力全面小康更“全面”。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十个试点县,荣成市将信用积分与志愿服务项目相挂钩,“红马甲”志愿者从2015年的不足5000人发展到2019年的近10万人。

      深秋的新威附路,修旧如旧的街道上各类文创店铺鳞次栉比。作为全市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打造的代表,这条100多岁“网红”老街满是前来打卡的市民游客。

      而对于街上的“房客们”来说,新威附路可不仅是一条文创街区,更是一条幸福街区。“扎根”老街6年的云南小厨饭店老板曲刚说:“以前到处悬挂的线路看不见了,坑洼的人行道被铺上了马牙石,梧桐树下安上了防腐木座椅,我们店对面就是社区食堂。真不敢想,这条街能成现在这样!”

      背街小巷靓了,老旧小区新了,停车不再难了……点滴小事最暖百姓心。坚持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是威海持续提升全面小康“温度”的朴素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威海先后实施民生实事项目9个批次,完成各类实事181项,让市民群众收获“稳稳的幸福”。2019年以来,威海集中打通21条“断头路”,新建10个停车场,免费向社会开放227所学校体育设施等等。在以群众幸福感指数为标准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活动中,威海跻身全国前五、山东省第二。(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