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胶东

意志坚如钢 无畏直向前——中共东海特委书记于克恭

2020-10-19 编辑: 仲鹤

从东海之滨到昆嵛山下,流传着“胶东人民的好儿子”于克恭的英雄事迹。他曾在很短时间内发动几十万民众投入抗战,创建八路军抗日队伍。1940 年 4月 20 日,在林村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胶东民运工作、共产党组织建设和军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于克恭

唤醒民众 组织抗日

于克恭,又名王志恒、李宝山,1907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南地口村(今属乳山市)。少年时勤奋好学,立志救国。在云阳小学读书期间,受学校进步思想的影响,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读物。面对山河破碎的形势,于克恭满怀激愤,忧国忧民。为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他在家乡地口村创办新式学校、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宣传革命思想。

1933年秋,于克恭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为了筹措资金建立秘密联络站,说服父亲卖了部分房屋和土地,筹措钱款办酒坊,以酿酒为掩护从事党的活动。他动员8位亲属参加革命,妻子王春光也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为来联络工作的同志洗衣做饭、看门放哨、筹钱备粮。

 于克恭的妻子王春光

于克恭走村串户,组织农民协会,发展党员,不遗余力地秘密进行建党工作。为组织好群众力量,他在数不清的夜里,编写话剧、小调、诗歌、传单。为呼唤群众团结精神,他曾一夜行程八九十里,沿途张贴标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到两年的时间,发展党员40多人。

1934年,于克恭曾去天津北方局请示工作,返回时携带此皮箱。

1934年,于克恭担任牟平县委书记,此时白色恐怖笼罩胶东半岛。在严峻形势下,于克恭通过“打短工”和“换工”等形式,在田间、山坡秘密召开会议,进行联络,机智地躲过敌人的多次搜捕。因中共山东省委遭到破坏,于克恭受胶东特委委派去天津向北方局汇报请示工作,他把机密文件裱糊在点心盒里,成功躲避了搜查,将党的指示安全带回胶东。胶东特委遵照指示精神,迅速发展壮大了各县村的组织和武装力量,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1934年10月16日,于克恭在泽上小学召开县委会议时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敌人对他施用所谓“星星之火”新酷刑:将烧红的炭屑装入细孔铁筛中,之后拼命摇动铁筛,致使炭火纷纷落下,燎烤于克恭的脊梁。于克恭慷慨激昂地痛斥反动派:你们的“星星之火”可以燎人,共产党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敌人无计可施,将于克恭解往济南,他始终保守党的秘密。山东省高级法院抓不到把柄,最后以“危害民国”的罪名将其判刑两年半,转押到湖北省反省院。在反省院,他组织了3次绝食斗争,迫使敌人让步。

 于克恭曾经使用的砂器

在狱中,他常对难友说:“我们不但要为今天而活着,更重要的是为明天而奋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迫于社会压力,逐步释放全国的政治犯,于克恭终获自由。出狱后,为寻找党组织,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从武汉赶赴山西八路军总部做民运工作。1937年11月,受八路军总部派遣,从延安重返胶东工作。

重返胶东 坚守东海

回到胶东后,于克恭与宋竹庭等为恢复牟海地区党的组织和组建中共牟海临时工委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12月,于克恭参加天福山起义,深入各县广泛动员民众参军参战、筹粮筹款,并把家中的积蓄捐献出来,创建军工厂和后方医院,为起义队伍提供后勤支持。

1938年春,于克恭调胶东特委工作,任特委委员、民运部长等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在蓬莱、黄县、掖县、招远、莱阳等县,建起农、青、妇、少先、自卫团等各种群众组织,胶东西部的群众抗日活动蓬勃发展。

 中共胶东特委成员合影。前排左起:于克恭、高锦纯、林一山、王文,后排左起:柳运光、曹漫之、宋澄、吕志恒、李紫辉。

于克恭才能出众、胆略过人。1938 年秋,他奉命到文登巩固抗日根据地,率东上工作队从黄县出发,晓宿夜行,穿山越岭,历尽艰辛。当行至福山城南时,被国民党福山县县长陈昱的部队扣押。陈部将他们押至栖霞,交给了顽军蔡晋康部,因害怕承担破坏联合抗战的责任,蔡晋康部又将于克恭等全部放回。于克恭调整策略,把东上工作队化整为零,分成若干小组,各组的行动时间和路线互相错开。他们闯过了一道道封锁线,经过5个夜晚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文登县林村,与其他小组胜利会合。

1939年1月,东海特委成立,于克恭担任东海特委书记兼东海军分区司令员。他废寝忘食,致力于党的组织建设和民运、军事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东海党的组织和抗日群众组织得到较快发展。为主力部队输送1000多名战士,东海军分区也建立起一支150多人的独立营。

正气浩然 血洒林村

于克恭是一位既有革命胆魄,又善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细心考虑和安排自己所辖地区工作的领导者和指挥员。1940年2月初,日军对胶东进行“梳篦式大扫荡”,妄图将抗日力量斩尽杀绝。东海区的国民党武装极度恐惧,弃枪逃窜。于克恭当机立断,发动群众捡枪拉队伍,很快组织起一支拥有千余人,七八百支枪的抗日武装队伍(史称东海地区“第二次抗日武装起义”)。3月15日,在文登县李仙庄成立东海指挥部,于克恭任司令员兼政委。

1940年3月8日,中共东海特委在李仙庄领导发动起义,创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九军。

东海地区革命力量的发展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恐慌,他们伺机打击报复。1940年4月中旬,郑维屏、王兴仁部进犯文登林村,杀害八路军干部战士30多人。于克恭亲率队伍讨伐,在母猪河西岸与敌激战,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

中共胶东区委书记王文在《悼于克恭同志》中写道:“于(克恭)同志不但是我们胶东共产党的一个坚强领导者,英明优秀的干部,模范的共产党员;而且是胶东广大民众信仰与爱戴的一个群众领袖,模范的抗日救国的战士,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子。因此他的牺牲,无疑使我们胶东共产党与广大人民失去一个坚强的领导者,使我们抗日革命战场上失去一个模范的战士。”

 中共胶东区委书记王文作《悼于克恭同志》

妻子王春光牢记他常说的话:革命的路是很长的,我们要一步一步向前走,不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也不能低头。按照于克恭生前的心愿,王春光把一对未成年的儿女送到部队接受锻炼。新中国成立后,她一直在南地口村担任大队干部。1992年3月,被授予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红嫂等荣誉称号。同年6月,因心脏病复发,走完了86年的光辉人生路,追寻丈夫英灵而去。(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