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聚焦

威海乡村振兴样板片区风光好!

2020-10-24 编辑: 宋倩

    

      霜降至,天气渐凉。我市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建设现场却在持续升温。

      10月23日,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现场推进会议举行。观摩团一行深入样板片区,看片区建设进度、农村产业化项目发展、美丽乡村面貌变化、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效果,以及组织、人才、文化、生态振兴的突出典范,零距离感受威海乡村振兴样板片区的发展脉动。

      观摩团成员一路走来,不仅看到了样板片区呈现的新潮理念,更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长成了金山银山。威海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

      高度共识 擦亮样板片区金字招牌

      新农创、鲁商集团等10余家重点企业纷至沓来,80个样板片区新增产业项目379个,完成投资33.2亿元……这个数字,在各个样本片区内都有着生动实践。

      在威海广植田园综合体发展有限公司园区内,一片火热的建设现场吸引了观摩团成员的注意。该园区位于高新区健康文旅样板片区内,目前6个食用菌种植棚、6个菌菇培养室、食用菌菌种生产车间等都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在建的是菌菇培养室和物料棚,预计月底前可完工。

      外表普通的种植棚,其实内部大有文章,棚内是羊肚菌、白灵菇、黑皮鸡枞等6种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的试验种植。如此“娇贵”的产品,自然需要精心呵护。据介绍,它们生长的大棚,每一个都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大数据的应用,让棚内的食用菌实现从生长监测到质量管理的全流程数据化和信息化。如今,互联网、物联网等“智慧”元素的应用,已成为广植的潮流和趋势。

      眼下,广植已经和韩国釜山农渔协会达成合作意向,食用菌成熟后,将直接销往韩国。但不满足于此,广植的“朋友圈”还在进一步扩大,园区已和初村镇、界石镇、宋村镇、乳山寨镇和上庄镇等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每年可为全市培育新型专业化职业农民500人以上,带动周边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50个,年可带动实现综合产值1.5亿元。

      不止是食用菌,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区内清怡茶园也是一片繁忙景象。果树下、山坳间,一垄垄茶树青翠欲滴,工人们正在茶园里忙碌着除草、修剪枝叶。深呼吸一口,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淡淡茶香。茶园开业不足两个月,茶艺体验、森林康养、团队团建、研学旅行等项目,引来了一拨又一拨游客。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预计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

      背靠样板片区这棵“大树”,让片区内越来越多的项目发展底气更足了。“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收入5000万元以上!”乳山东华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负责人定下了一个小目标。目前基地的配套水利灌溉、农业基础设施等基建“底子”已打牢,正在进行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锦灯等中草药种植、育苗等工作。

      一天时间,8个观摩点马不停蹄。观摩团成员一边观察、一边思索,不约而同凝聚起一个共识——以样板片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总抓手,符合实际,行之有效,成果丰硕。面向未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样板片区将更加大有作为。

      更新理念 潮手段玩出更多新花样

      看惯了海边的海草房,住惯了山间的“农家乐”,在威海,民宿旅游还能有什么新花样?随着观摩团行进至临港区麓源果乡样板片区,太公缘农耕部落的16座“水上民宿”,顿时让人眼前一亮。

      好看的酒店千篇一律,有趣的民宿万里挑一。打破传统固有形式,依托丰富的水系资源,太公缘农耕部落以“水”为主要文化载体,建设起16个水边帐篷民宿,打造起集生态垂钓、旅游、观光、度假、休闲体验等于一体的大众休闲渔业公园。

      一眼望去,一字排开的“水寨”,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临水而居,临水而建,不同于以往常见的民宿,白天游客可以在湖中钓鱼、捉虾,同亲人好友一道“荡起双桨”;夜晚,水上舞台的搭建,又为篝火晚会和烟花秀创造了场地平台。“特色民宿”的打造,让这里本就特色十足的原生态乡村田园“慢生活”体验,又多了一份“桃花源”的神秘和惬意。

      “新潮”的休闲方式,成为项目宣传最好的“广告词”。“刚刚的十一假期,我们这里基本天天爆满,还有很多游客没预定上呢!”太公缘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蒋波说,自今年8月推出后,水上民宿便受到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追捧;十一假期,太公缘农耕部落接待2000多名游客,总收入10万元左右。

      “凉水蛎子热水蛤……”眼下,又到了新鲜牡蛎即将上市的时节,但在乳山滨海田园样板片区,新鲜的牡蛎又有了新卖法。

      “乳山网红基地”这六个时兴的字眼,出现在片区的牡蛎文化园里。紧跟时代潮流,片区成立乳山首个网红直播基地,用当下最“火”的直播带货打起了“广告”。

      一部手机,就能将牡蛎卖到全国各地;结合线下特色产品一条街的打造,片区农产品销售实现了特色农产品集中展示体验和线上+线下“双管齐下”。而随着观摩的进行,片区牡蛎的“新卖法”更不止于此——

      整合周边镇村的牡蛎文化、卫所文化、渔耕文化、民俗文化,打造国内首个以“牡蛎文化”为主题的文旅产业园区,形成“文化+旅游+商业+生活”多元化的综合发展模式,实现农产品“一产独秀”向“三产融合”发展。

      生态优先 青山绿水“流金淌银”

      “太震撼了!”站在环翠区五家疃村石窝剧场门口,观摩团成员纷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眼前这座以采石断面为背景,依山而建、面朝远方的石窝剧场,任谁也想不到几年前是一处废弃采石场。轻户外运动小镇样板片区打造以来,建设团队把这个“环境伤疤”变成了靓丽风景。

      老村换上“新妆”后,吸引了外地资本争相进入。民宿、咖啡吧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相继落户,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青山绿水开启了“流金淌银”模式。

      “伤疤”变风景的传奇故事,还在文登区葛家镇威高生态园田园综合体内上演。

      生态园通过封山育林以及立体种植等多种手段,将原有的两处废弃的巨大矿坑修复成为整齐肥沃的现代生态果园,栽植上优质果苗,利用物联网等现代技术进行管理。

      绿色治理能换来什么?观摩团成员听着介绍发现,在绵延绿色中隐藏着一条金线——每年,果园将提供季节性岗位500个,吸纳周边村民1000多人就业,带动群众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2023年,这里将进入盛果期,届时可年产优质苹果250多万公斤,为周边村镇和居民带来更多收入。

      生态优先、点绿成金。近年来,威海不断探索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新路径,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如今,绿水青山,不仅是展示乡村振兴的“金名片”,还是样板片区内的“聚宝盆”。

      一面花墙、一棵汤碗口粗的老杏树、木栅栏门搭配石墙青瓦……走在文登区米山镇栗景生态休闲农业样板片区内的东下庄村,原汁原味的乡村静谧生活就这样扑面而来,观摩团成员真切体验到处处可见的人间烟火气。

      村子好看能当饭吃?确实,东下庄村靠着“高颜值”以及地理区位优势,选择了果品种植和苗木种植作为特色产业,规划出“林、果、湖、田”四大产业片区,实现了林果产业与环境提升互促共进。眼下,由村党支部领办的福泉专业种植合作社经营管理的33公顷苹果已进入初果期,合作社通过分红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 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