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临港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当好健康“守门人”

2020-11-05 编辑: 宋倩

      医疗卫生服务网,“兜”住健康,“网”住幸福!

      新建蔄山卫生院综合楼,改造提升汪疃镇中心卫生院,将各卫生院重要设备更新提档;新建标准化卫生室41所、卫生服务站102个,改造提升卫生服务站2个,公开招聘村医21名,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成立39支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家庭1.1万户;在卫生院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实现挂号、盖章、病历复印、家庭医生签约等业务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好……今年以来,临港区医疗卫生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在完善医疗设施和优化医疗环境上发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越织越密,呵护一方百姓的健康和幸福。

      【民生故事一】

      小小卫生院,折射大变迁

      “这是等候区,专门用了绿色装饰,能让孩子感到轻松;中间是接种区,做了粉色,能让孩子觉得温暖;最后是留观区,用蓝色,能让孩子的情绪得到舒缓……”10月30日上午,在蔄山镇新建的卫生院综合大楼四楼,防疫科科长王辉为“老朋友”徐东进介绍着。

      参观着一个个区域,徐东进不停地感叹:“哎呦,现在这环境真好,太人性化了,俺家闺女那会要是这样,打针也不会每次又哭又闹。”

      徐东进是蔄山镇卫生院20多年的“老邻居”了,这次专门获邀,为医院新大楼提点建议。

      一楼国医堂,二楼住院病房、三楼手术室、四楼防疫科,3000多平方米的医院大楼参观下来,徐东进感慨:“环境好,设备先进,变化太大了!”

      2000年,大女儿四岁的时候,徐东进花20多万元买下蔄山镇卫生院西侧一处临街三层商铺,开起了当时全镇第一家自选型超市。

      那时,徐东进的三层崭新大超市和旁边只有两排小平房的蔄山镇卫生院形成了鲜明对比。徐东进回忆:“两排小平房,医生护士不多,设备也不全,小毛病拿点药打个针就行了,大病就去市里大医院,20年前乡镇卫生院那个条件,老百姓觉得也行。”

      离医院近,上有老下有小的徐东进隔三差五就得去跑趟腿,不是带孩子打疫苗,就是给老人拿药,热心肠的他还经常帮忙把路上骑车碰伤的人送到医院包扎处理……医院这些年的变化,他清楚地看在眼里。

      2010年,徐东进小女儿出生的时候,旁边的卫生院弄了个“大动静”:前面一排小平房几天时间全部拆掉,建新大楼。

      “就记得盖得特别快,半年时间就搬进去了。”徐东进说,新医院楼用上以后,每年都有新变化,设备越来越齐全,科室划分越来越清楚,服务越来越细致,乡镇卫生院做到这样,挺知足的。

      让徐东进知足的可不止这些。今年,又有好消息传来,临港区计划投资1200万元新建蔄山镇卫生院综合楼。

      “当时听说这个消息,就挺期待的,现在建好了进来一看,有中央空调,上下楼有电梯,走廊里有液晶电视,每个住院病房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淋浴,病床还是多功能的,条件堪比大医院了。”徐东进笑着说:“看来,我那个小超市也得换换脸、升升级了!”

      【民生故事二】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百姓有“医”靠

      10月30日早上7时30分,草庙子卫生院医技科主任孙蕾和卫生院的三名同事来到嘉和花园社区,开始一天的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工作。

      带着医疗用具,孙蕾一路来到57号楼,坐着电梯上了8楼。“咚咚咚”,短暂的敲门声后,门很快就开了。“孙大夫来了,快进屋!”户主林乐同热情招呼着。

      林乐同今年74岁,血压血脂偏高,老伴张雪芬早年做过大手术,有糖尿病,常年吃药,孙蕾就是这两位老人的家庭医生。

      “血压血糖都控制得挺好!”孙蕾给两位老人测完血压、血糖,便问起两位老人最近的饮食、用药和起居情况。

      孙蕾对这两位老人格外上心,特别是林乐同。

      “大叔是小区里的文艺骨干,爱热闹,喜欢吹吹打打、唱唱跳跳,但他年纪大又患有高血压,有时候兴奋大了,血压就跟着上去了,挺危险的。”孙蕾说,在自己劝说了多次之后,林乐同学起了太极拳和八段锦,现在每天早晚都要出门锻炼,体重和血压控制得都很不错,精神状态非常好。

      在嘉和花园社区,像林乐同和张雪芬这样的老人,孙蕾要服务100人,每隔两个多月,她就要上门一次,如果服务对象平时有问题,就直接给她打电话。老人们对孙蕾特别满意,他们都说:“这个孩子心细,腿脚勤,像是自己的女儿。”

      如今,在临港区,像孙蕾这样的家庭医生共有156名,他们精心守护着1.1万个家庭的健康。

      【民生故事三】

      小村庄里迎来大学生“村医”

      “大姨,腰腿痛得多注意休息,最近不要干重活了,记得按时吃药。”10月30日,在草庙子镇蒋家庄村卫生室里,村医贾帅一边给前来看病的村民拿药,一边反复叮嘱着。

      因为经常干农活,村里不少老人有腰腿痛的老毛病,时常来村卫生室里拿药,提到“小贾大夫”,都会竖起大拇指。“小贾大夫人好,服务也好,每次来都会给我们量血压,小病在村里就能解决。”村民王炳花说道。

      为了解决村医短缺短板,今年临港区采取“区招、镇管、村用”的模式,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1名村医,今年刚大学毕业的贾帅就是其中一位。

      “现在政策好了,村医的工资待遇有保障,今年3月份我就报了名,经过笔试、面试,6月份,被分配到了蒋家庄村,成了一名驻村村医。”回忆起刚到村里的场景,贾帅记忆犹新:“刚开始确实是挺懵的,第一次去贫困户家里走访,不熟悉村里的路,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

      为了尽快适应工作,摸清“家底”,贾帅认真对照档案,对贫困户及腿脚不方便的村民提供上门服务,检查基本健康指标,一个月下来,他已经基本掌握这些人的健康状况。

      村医看似服务范围不大,却是全村人健康的“守门人”。除了定期入户走访、坐诊看病等,贾帅还承担着为全村6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查体的工作。

      在采访过程中,不断有村民前来看病,贾帅又开始忙碌起来,但他却乐在其中:“村民们都很朴实,对我也很热情,下乡对我来说更是一种磨炼,我愿意在村里为村民们服务。”(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妍 文/图 通讯员 姜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