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隔山望”变“近邻亲”!西部环山路贯穿9个镇118个村

2020-11-10 编辑: 宋倩

      世代隔着山的两个村今年通路了,狭窄破旧的乡道今年拓宽平整了,绕远村路今年优化线形了……随着西部环山路大部分路段达到通车条件,沿线各村庄的村民切身感受到了出行的便捷、通达。

      开山通路 “隔山村”来往更方便

      “现在出门去山那边,开车十来分钟,这真是几辈人的梦想。”近日,文登区葛家镇西谭家口村谭新江高兴地说,去一趟山西侧的乳山市冯家镇上口村,再也不用爬山路、绕远路,周围村子老百姓出门都便利了许多。

      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介绍,文登区葛家镇西谭家口村与乳山市冯家镇上口村仅一山之隔。西部环山路尚未穿山连通之前,两村村民串亲戚走山路需半个多钟头时间。西谭家口村民谭新江介绍,若要开车去上口村,需要沿国道309、文石线绕行20多公里,“就是门前的这座山,挡住了大家的路。”

      今年,西部环山路乳山段上口村与西谭家口村之间的阻碍被打通,西部环山路从谭家口和上口之间的山间穿过。虽然只有1公里的新建路段,但彻底改变了上口村不能直接向东行的交通状况。而且改建路段也告别了过去的土路,降低了坡度,村民骑车、开车的感觉都有了质的变化。

      西部环山路高区段周边村庄的村民,也将体验道路拓宽重修后的便利。西部环山路高区路线长10.6公里,经过初村镇西北村、驾前村、冢子庄村、东石岭村、西石岭村、辇子村、纪家口子村、来山村、佃里院村等9个村。这些村庄位置相对较为偏僻,西部环山路高区段基本都从这些村边经过。原本的道路大多为5米宽,改建后将拓宽为8米。

      打通脉络 完善西部路网结构

      西部环山路的建设,完善了威海西部的路网结构,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沿线村庄的村民出行便捷度。

      “西部环山路从高区初村镇开始,经文登区的界石镇、葛家镇,再至乳山市的冯家镇、下初镇、午极镇、崖子镇、诸往镇、乳山寨镇,在贯穿9个镇118个村的同时,辐射带动周边435个村。”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基建科工作人员介绍,西部环山路通车后,威海西部山区因地形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交通不便格局将彻底改变。

      “威海西部这片区域,几乎没有东西向横线道路,这就造成了交通一定程度上的闭塞。”工作人员解释,西部环山路不仅是一条横向交通主干道,还以国省道干线为骨架,以农村公路为路网,尽可能多的与村镇串联,“向内与村村通、路路通相结合,向外与国省干线公路相衔接,将极大改善这一区域里的路网结构,打通市区、县城、城镇及村镇、旅游景点之间的‘脉络’。”在此基础上,西部环山路结合“村村通”工程,增设公交港湾、站点等设施,开通加密公交线路,进一步方便了村民出行。

      “随着西部环山路的畅通,将彻底改变沿线很多村庄、村民的出行窘况,未来生活的道路也会更加顺畅。”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西部环山路既是全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也是造福百姓的重大民生工程,建成后,将与东部环海路共同构成长达800公里的威海景观环道。

      高标准施工 提升驾乘舒适度

      西部环山路文登段的圣经山连接线是工程动工较多路段,圣经山连接线南段经过文登区葛家镇,人口较为稠密,同时因为该地区苹果园较多,车辆往来也较为频繁。“这个路段比原来的弯道节省了时间,最主要是车跑起来也非常舒适。”文登区葛家镇于家埠村村民吕先生说。

      圣经山连接线原来路面破损比较严重,车辆经过时非常颠簸,周围村民常感慨“开车颠得屁股疼”,下雨天车子路过会溅得满车身泥点子。“遇到刮风天,我们开着三轮车,能糊满脸沙。”吕先生说,路重新修好之后正好赶上苹果季,开车上路特别舒服,路宽且直,两边种满行道树,开起车来视野开阔,运送苹果不会影响品质。

      据了解,西部环山路全线新建33.252公里,改建县乡道60.221公里、大中修21.667公里,完全利用国省道、县乡道60.889公里。工作人员介绍,西部环山路现阶段按照早实施、快打通和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原则,对部分路段进行优化完善、提升改造,要全面提升道路品质,提升驾乘者及行人的舒适度。

      “根据两年建设实施方案规定,西部环山路按路宽不低于8米的标准先行打通。”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介绍,高区段按路基宽9.5米、路面宽8米的三级公路标准建设;文登区和乳山市段按路基宽13.5米、路面宽12米的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受限路段按照路基宽9.5米、路面宽8米建设。(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