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我们新改的停车位,整齐又带着精致范儿,下次你们再来做客,楼前就有规范的停车位,停车,管够!”11月16日上午10时许,准备出门的环翠区竹岛街道观海小区居民宋爱华,看着刚改造好的停车位,忍不住打开微信,录上一段小视频发给老家的姊妹们。
“这停车位建得好,比以前整齐多了。”“再也不用发愁车停哪了。”视频发出去没多久,安静的群里热闹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新停车位的夸赞毫不吝啬。
顺着聊天记录往前翻,近两个月来,宋爱华每隔几天就会在群里分享着老小区的新变化。说起老旧小区改造,宋爱华最满意的地方就是停车位,“停车位改到了我们的心坎里了”。
建成于1994年的观海小区,经过风吹日晒,最初规划设计的停车位标线早就模糊不清,让人难以分辨,大家索性就“见缝插针”,随停随走,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今年初,全市启动实施48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消息传来,“既然大家对停车位的需求强烈,我们就借此机会,重新规范下停车秩序。”
今年夏天,观海社区牵头召开了一场党建引领“红色物业”联席会议,邀请市住建局、环翠区物管办、竹岛街道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以及观海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等各方代表,大家伙儿凑在一起,共同商讨解决“车该咋停才规范”的问题。前后召开了5次联席会,听取了八成以上居民的意见,居委会觉得还不够,又把2次方案讨论会开到了线上,在外地、不能赶回来的居民也有发言权。
今年7月,停车位改造方案正式敲定:调整绿化,规范248个停车位。方案张贴到小区公示栏里,宋爱华仔细看了好一阵——她提的几条意见也被采纳了。
调整绿化,最难的就是该如何取舍。为了能让绝大多数居民满意,施工方在不影响工程的前提下,一边改造,一边征求居民意见。“我们楼前有棵树,当时决定它的去留时,我还投了个赞成票。”宋爱华高兴地说。
眼下,观海小区南部片区的停车位已全部规范建成,北部片区也即将收尾,回想2个月紧锣密鼓的施工期,宋爱华忍不住夸赞道:“听说这次停车位改造用的都是水泥预制构件,没有切割打磨声,不仅环保,我们这耳根子还清静。”
■短评:
老旧小区改造要多听居民心声
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既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观海小区在提升改造中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精准解决好居民最关心、最急迫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健身设施等问题,从而增强小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使改造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对于老旧小区的居民而言,幸福感的来源常常很具体、甚至很微小。有地方停车,管道不再跑冒滴漏,孩子可以在小区内安全玩耍……这些点点滴滴的方便、舒心和美好,就汇聚成了人民群众心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宇)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谭立勇
编辑:岳 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