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一通求助电话,技术小组上门“会诊”

2020-11-25 编辑: 宋倩

“出现疾病的鱼现在咋样了?尝试用药浴的办法了吗?”11月24日上午,市海洋发展局市场与质量监管科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刘心田厦门出差返威后处理的第一件“挂心事”,就是给乳山市南黄镇浪暖口村渔业养殖户毕先生去个电话,“回访”养殖户的养殖情况。

放下电话,刘心田赶快根据刚得到的最新反馈信息,将手头未完善的“养殖鱼类疾病预警防控及指导”手册进行最后的补充。打开水产品监测生产单位数据库,找到全市养殖生产单位基本信息表,他打算将这一指导材料发给养殖户们。

原来,11月17日下午,毕先生给刘心田打来求助电话:“我家养的鱼出现红嘴、烂边、发红症状,很多鱼死亡,损失严重!”电话那头,毕先生心急如焚,面对病情状况无从下手。

今年7月,市海洋发展局联合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成立了威海市海洋生物健康促进中心,积极构建“1+4+N”海洋生物疫病防控体系。环翠、文登、荣成、乳山分别建立分中心,规模化企业及各片区设置海洋生物渔病防控监测点。部门、专家强强联手搭建起“上门服务技术小组”,有需求的养殖户一个电话,便可以第一时间获得专业“现场会诊”服务。

于是,面对养殖户的“求救”,刘心田第一时间联系了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水产专家刘振华教授:“刘教授,您明天有空吗?咱们跑一趟乳山,有养殖户反映所养水产品发生疾病。”天气预报称第二天有强降雨,刘振华等人还是拍了板:第一天一早就出发去现场!

11月18日一早,大雨滂沱,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刘振华、刘心田几人组成的技术小组,抱着显微镜等检测工具赶到了养殖户家里。技术小组成员直接走进水产养殖车间,在发病鱼池旁边,将发病鱼打捞上来,点开手电筒,通过外观判断检查池中养殖鱼病情。随后,又对养殖池的充氧管分布情况、进排水情况、池中水面情况、鱼游动状态等进行了一一检查。

“打捞的病鱼拿过来,咱们取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和显微镜检查。”从养殖车间出来,取出显微镜,技术小组又对发病鱼进行了现场“体检”。经过一系列症状检查,“诊断书”出炉:主要是孢子虫寄生病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病,另外井水处理不足,井水均未经过曝气,造成重金属离子、硫、氮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这是致病的根源。

症结找到了,经过讨论,技术小组当场拿出了“诊疗方案”:加大高位水池井水的曝气,并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喷洒池子,进行药浴。技术小组从养殖用水、饵料投喂到疫病防控、车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技术指导,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定要及时捞出病鱼做无害化处理,防止传染。药浴前要对养殖鱼类进行停食,走廊和养殖池要定期彻底消毒!”从养殖户家中返程前,技术小组反复叮嘱毕先生,并告诉他们有新情况第一时间联系。

部门、专家组建技术小组提供上门会诊和技术服务,只是市海洋发展局精准对接养殖户需求的一种方式。眼下,为推动全市海水养殖业健康绿色发展,市海洋生物健康促进中心已完成基础工程装修和设备采购,4个县级分中心正在编制建设方案。

“我们定期不定期开展绿色健康养殖、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培训,为养殖户和水产企业提供及时精准的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同时利用病害测报系统,对于养殖户们遇到的难题,我们能第一时间获知并迅速研究解决方案。”刘心田介绍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文欣/文 市海洋发展局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