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中国,感谢山东威海!”在11月8日的2020国际乒联男女世界杯开幕式上,国际乒联CEO史蒂夫·丹顿用流利的汉语说道。说这话时,“久经沙场”的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国际乒联CEO的由衷感谢,是对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国际体育赛事“重启时刻”的最佳认可。6天后,这场连主办方都没有十足把握的“不可能”赛事圆满落幕,中国山东威海向世界交出了一份“疫情防控零输入、赛事组织零纰漏、安全问题零发生”的满分答卷,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竞赛组织的“双胜利”。
11月8日至15日,在全球体育赛事“停摆”8个月后,国际乒联男、女世界杯赛史无前例地“合二为一”,在我市南海新区奥林匹克中心举办。经过两个月的紧张筹备,21个国家和地区的42名运动员在这里赛出了成绩和水平,向国际社会展现了关键时刻的大国担当和威海形象。威海用精致城市建设凝聚起的综合实力向世界证明——世界选择了威海,威海定不负所托。
“国球时刻”重启的“威海样本”
乒乓球是一项追求精致的运动,世界乒联世界杯赛是世界乒乓球三大赛事之一。作为今年国际乒联活动受疫情影响暂停以来恢复的首个国际赛事,这场赛事既是举世瞩目的乒乓球运动的国际舞台,更是传递我国疫情防控成果、彰显大国责任担当的体育名片。
2018年以来,威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殷切嘱托,坚持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增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不断迈向国际化,全力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全新局面。
精致运动遇上精致城市,既有特殊意义,也有必然联系。本届男女世界杯原计划在德国、泰国举办,但鉴于全球疫情态势,国际乒联经多方考察,选择了最安全的中国尝试“赛事重启”。而从中国诸多城市中选择威海,不仅因其精致怡人的城市环境,更看中这里一流的赛事场馆设施、一流的赛事保障服务、一流的担当作为。
“从9月中旬接到办赛通知到11月15号,我们其实是连续举办了三场顶级赛事。”全程参与赛事筹备的市体育局训练竞赛科科长孙学祥说,10月以来,在南海新区奥林匹克中心相继举办了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和国际乒联男、女世界杯赛。这三场赛事,也是疫情发生以来依据国内相关工作方案,在国内举办的第一个由国际体育组织批准的、有境外选手参加的国际体育赛事。这位竞赛筹备的“老兵”坦言,世界赛事的筹备时间一般在半年左右。
奥林匹克中心7月刚落成,尚无举办世界级赛事的经验;接到商请函时距离比赛开幕只有两个月时间,期间还要举办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在疫情反弹风险形势下,两项赛事参赛人员有200余人、涉及27个国家和地区……面对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威海用行动回应——没有先例就创出先例,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第一时间,向省委、省政府请示报告,连夜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报请省指挥部审批,在获得批准同意后,迅速启动筹备工作;第一时间成立赛事筹委会,进驻现场办公;多次召开全市工作协调会,强调要细之又细、严之又严、慎之又慎地抓好赛事筹备各项工作,确保每个环节不出问题,办出威海特色,展示中国形象。
两个月来,市级领导靠前指挥,南海新区管委、市体育局、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团市委等机关干部和志愿者们恨不得一天“掰”成几天用。其中,每天一次的专题会经常开到深夜一两点;市体育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当天入驻,当场建立起“一室十部”的架构组织……夜以继日的反复尝试、探索、创新,为赛事服务保障注入了强劲力量。
10月中旬,当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第二次来到赛事筹备现场时,他用“敬佩”和“踏实”这两个词表达感受。他说,威海市委、市政府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令人敬佩,威海严密的措施和细致的筹备工作令人感到踏实。
11月8日开幕式当天,包括五星红旗在内的20余面国旗在奥林匹克中心外高高升起。迎风飘扬的国旗背后,是一场场从上海到威海的“千里大转场”。这,也是本届赛事不同以往的最大困难。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山东威海所做的一系列组织和保障工作非同寻常。”史蒂夫·丹顿在后来国际乒联发来的《感谢信》里说,共有113名赛事相关人员从上海入境,安全到达山东威海,这样一场大规模跨境世界级赛事的难度和压力都非常大。
根据反复调整后的赛事方案,参赛人员在上海入境并隔离3天后,利用1天封闭转运,再在威海集中隔离3天,后转入7天边隔离边训练阶段。从入境到比赛实行全程闭环管理,3道屏障“守护”115名境外来华赛事相关人员安全有序抵达。
“世界选择了威海,威海准备好了。我们做到了,乒乓球做到了!”开幕式上,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理事会主席刘国梁在致辞中说道。他表示,在国家体育总局、国际乒联、中国乒协的支持下,威海开启了有史以来最特殊的一届乒乓球世界杯比赛,也为疫情下体育比赛提供了“重启样本”。
“焕新”赛事点亮“好客山东”
11月15日晚,随着马龙最后一球回球下网,樊振东左手握拳发出了胜利的呐喊。经过6天的激烈争夺,国际乒联男子世界杯赛决赛以“龙胖大战”精彩的7局鏖战画上了圆满句号。
赛场上,看得见的精彩对决引人注目;赛场下,“看不见”的“精致服务”全程保障。随着国际乒乓赛事的“重启、焕新”,“好客山东”的品牌也在威海点亮。
这是一场温暖如春的体育赛事。
11月4日下午5时,在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于志良悉心的上门医疗服务下,因耳垢栓塞而“失聪”3天的英国教练员Gavin Evans听力恢复了正常。事后,他对医生几次竖起大拇指说:“中国战胜疫情,没问题!”
赛事筹备以来,市卫健委先后完善制定20余套应急预案,从市区两级卫生系统抽调86人参与。4处医务室、4台负压救护车、1台方舱救护车和22次成功的接诊救治,保证了运动员及服务人员在内的所有赛事相关人员的安全健康。
保障入住人员服务的“微信群”24小时开启,不论是要求调路由器、修电器,还是只要一把苍蝇拍,都全力满足;运动员房间里准备了洗衣机和简易健身器材,场馆提前1个月供暖;运动员在生日这天收到了充满祝福的蛋糕、鲜花和长寿面;报道媒体在记者节开启欢庆派对……一处处温暖贴心的细节,成就了整场赛事的“精致范儿”。
这,是一场周密部署的竞技赛事。
24小时守在场馆地下一层配电室,累了困了就靠在临时搬来的行军床上歇一歇……赛事期间,这是国网文登区供电公司南海新区供电所副所长包振华的日常。要问为什么,他只有一句话:“保电工作马虎不得,我们要全力以赴。”
赛事的顺畅进行,离不开安保部门的“硬核”守护。按照定人、定岗、定责的要求,公安机关每天组织部署192名警力,结合无人机、安检系统等设备实行24小时值守,通过不间断的巡逻、守护,严禁赛事无关人员进入,织出一道牢固的安全防控网。
服务体现在赛场下的细致入微,也出现在直播画面里的行云流水。面对全球30多家媒体和10余条4K高清转播线路的需求,全市供电部门出动1300余人次、368台次的保电人员和车辆队伍,最终实现电网设备零缺陷,重要负荷零闪动,人员工作零差错。
这,是一场科技感十足的尖端赛事。
在南海新区奥林匹克中心训练馆,4台自主运动的“怪机器”正在这里“巡逻”——它们是曾经工作在一线的UVD消毒机器人,通过超高能杀菌,空气、物表、地面的消毒率达到99.99%。
戴着口罩也能进行智能人脸识别,多家媒体联合参与的“共享”现场采访模式,还有首次亮相威海的UPS不间断电源……场地内外这些“科技范儿”,同投身服务的“热心人”一道,为赛事的“焕新”提供了强大保障,也印证着那句在齐鲁大地口耳相传的儒家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小球盛宴”诠释“大国担当”
陈梦、孙颖莎分获得女子世界杯比赛冠亚军,樊振东、马龙分获得男子世界杯比赛冠亚军,樊振东成为唯一一个连续三年夺得世界杯冠军的选手……随着11月15日比赛落幕,中国队在“新主场”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小球盛宴”诠释出“大国担当”。这场比赛不仅回应了全世界乒乓球迷数月以来的翘首期盼,也向世界展示我国疫情防控成果。史蒂夫·丹顿表示,国际乒联世界杯在威海重启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国际乒联的骄傲。它让很多国外其他体育项目组织看到,国际乒联和中国把这次比赛办得如此成功,“中国可以做到,而且做得很好!”
站在世界杯赛场的各国运动员们感触更为深刻:
8个月没参加比赛,在中国重返赛场的尼日利亚运动阿鲁纳表示,他非常感谢国际乒联和中国,能让运动员们通过重启赛事完成乒乓球赛场的“完美回归”。
中国队运动员马龙在完成比赛后说:“几千人为我们准备这么一场比赛,作为运动员,我们知道这样一场比赛非常来之不易。”
“为了实现这一切,所有人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我想也只有中国才能有办法办成这样的比赛。”德国运动员奥恰洛夫感叹道。
赛事期间,每天早6时到晚8时,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学生辛斐琼都要安排整理近400人次工作餐,可这个刚刚大二的小姑娘乐此不疲:“志愿者代表的是我们国家的形象,越忙碌,我就越开心。”
一名志愿者就是一张名片。经过三轮筛选和三级培训,团市委从三所高校招募150名赛事志愿者,组建起一支以“00后”为主体的青年队伍,参与到联络接待、竞赛技术、礼仪、安保、外语翻译等26项志愿服务中,让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赛事人员感受到了难忘的“中国温度”。
一场赛事就是一扇窗口。赛事期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中国体育对赛事全程直播,东京电视台等境外媒体现场采访报道,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大频次跟进赛况,全网观看人数达2.2亿人次,向全世界人民传递出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山东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威海精致城市建设的成果。
在全世界共同抗疫的关键时刻,体育越发成为跨越国界的纽带。正如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跋山涉水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来到中国,正如这场比赛传递出的世界人民携手抗击疫情强大力量,正如国际乒联发来的《感谢信》里所写的那样:“重启、回归,这注定将载入历史的一刻,因好客的山东、热情的威海而精彩,尤其难忘充满活力生机的南海新区,湛蓝的天空、精致的城市、完备的设施、激情奋进的人们,这将是所有参赛人员最美好的回忆。”
赛事中,还有一位熟悉的身影,她就是曾获24个世界乒乓球冠军的王楠。如今,王楠的身份是威海南海乒乓球培训基地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她表示,历经两次大赛的历练足以证明,南海新区奥林匹克中心是目前国际最一流的办赛场馆,是中国乒乓球协会训练基地、中国乒乓球协会青少年培训基地,威海也足以承办世界上最顶级的赛事。一个崭新的国际乒乓球训练基地正在崛起。(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 匙亮/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