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

聚焦“五化”集思广益,市委务虚会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2020-12-06 编辑: 仲鹤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待启新篇。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威海重新审视自我,以更高、更广的视野眺望未来。

如何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12月4日召开的市委务虚会上,17名市级领导干部接连发言,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各自分管工作,聚焦“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和治理现代化”五项重点内容,实事求是分析现状、趋势,结合实际提出意见、建议,为“十四五”发展理清思路、坚定信心、凝聚合力。

务虚会不虚 实打实议工作谋发展

“这次务虚会看似务虚,实则务实,是对工作的理性思考,是更深层次的头脑风暴,我们要为‘十四五’谋划好工作……”会议一开始,市委书记张海波就为这场会议定下了主基调。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威海目标明确,要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

如何抢抓机遇,描绘现代化的“威海未来”?会议聚焦“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五个关键词展开热烈讨论。

产业现代化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为我们推进“十四五”时期产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推进产业现代化,我们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今年,我市梳理了医药医疗器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等10个产业链条,通过垂直整合、配套协作、双招双引等方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推动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十四五”时期,推进产业现代化,我市如何把握机遇、立足特色、扬长补短、乘势而上?

市领导认为,实现产业现代化,就要始终把制造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既要加大对制造业技改的扶持力度、贷款投放力度,也要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只有充分激发龙头企业自主建链补链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有效引导支持企业搞好上下游产业衔接,加快形成关联度紧密的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上档升级。

围绕推进制造业现代化,会上,市领导建议,要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围绕七大产业集群、十强产业链,分行业做好产业链条的战略布局和完善优化。要充分重视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把握好政府和市场、大企业和小企业、存量和增量几个关系,搭平台,融渠道,着力破解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

农业产业现代化成色,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会上,市领导提出,提升产业质量效益,立足海陆统筹,更加突出地域特点、彰显资源禀赋、优化空间布局,因地制宜打造滨海型现代渔业示范带、山区型特色林果示范区、差异化乡村旅游样板等各具特色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海洋资源是威海的特色优势,海洋产业是威海的特色产业。面向“十四五”,市领导表示,壮大海洋经济关键要发展好远洋渔业,不仅要提高政策扶持的精准性、实效性,提高配套服务的能力,还要理顺体制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协调联动机制。同时,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向科技要效益,重点抓好国际海洋科技城等“一城六区”的规划建设,布局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拉动力强的平台和项目,全面拉开国际海洋科技城创新发展大幕。

进入后疫情时代,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必须要强化危中有机的思维意识,在发展低谷期打基础、强关键、蓄势能,为下一轮高质量发展期做好充足准备。市领导建议,既要千方百计抓项目,加大专项资金、优惠政策、专班服务等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支柱产业不强、群山无峰的问题,也要全力以赴抓融合,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与旅游相融合,与乡村振兴、经略海洋等重大战略相结合,精心打造“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创新推出一批特色文化产品、文化服务。 

城市国际化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开放”的关键词始终伴随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进入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城市国际化,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与日韩隔海相望,是我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是我市城市国际化过程中的关键文章。市领导认为,威海跟韩国的优势突出,要在新发展格局中将优势再放大,进一步做大日韩合作文章。积极推动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提档升级,推动与仁川口岸间“三互”大通关建设,完善“四港联动”机制,加快城市国际化步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市领导建议,要鼓励民营企业主动投入和顺应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借助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深耕国内大市场,积极开拓国外市场,通过更大范围的产业链接,“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努力成长为全球化跨国企业。

市领导还表示,推进城市国际化,既要抓硬环境建设,加快布局推进传统基建、新基建,也要抓好软环境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要打好优势牌,通过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创新开展“一脸办”系列服务、打造“无证明城市”等等,形成威海的品牌。

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是要让每个生活在城市和乡村的人,都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近年来,通过精致城市建设,我市市域一体、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后一个时期,新型城镇化总的方向就是打造全域精致城市。

按照这一发展目标,与会市领导建议,要积极推进东部滨海新城建设发展,按照总体规划定位,坚定不移地抓下去,提升东部滨海新城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优化空间布局,推动集中连片开发,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向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时,要统筹谋划产业、城镇、生态功能布局,通过土地、劳力和资本的有效配置,推动资本下乡、人才下乡,提升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同时,要更加重视城市更新行动,更加重视人才公寓和幼儿园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当前,我市传统基础设施还有不少短板,“十四五”期间仍然需要攻坚发力,包括莱荣高铁、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新机场建设、G18荣乌高速威海绕城段、威海港二突堤工程、轨道交通等;加快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和一系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两年来,全市上下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精准发力、精心雕琢、精细管理,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城市整体面貌,也让威海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走得更加稳健坚实。

市领导认为,推动精致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要围绕居住、生活、出行、环境等群众关心的领域,拿出强烈的责任心和绣花的功夫,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在进一步编制完善城市规划和各种管理标准规定的基础上,定期对城市管理服务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监测,使城市管理更科学、更精细、更专业,更加有章可循。要聚焦群众关注的问题和领域,集中解决好物业服务水平、房地产领域、城市“成长中的烦恼”四部曲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建立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体制机制。

发展绿色化

绿色、生态是威海最亮的底色,中华环境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一个个生态环保领域的最高奖项,见证了威海绿色发展进程。可以说,威海完全可以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样本示范,贡献更大力量。

市领导建议,要把良好的生态系统作为精致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刚性手段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使城市融入自然,让城市更宜居、人民更幸福。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继续采取铁腕手段、刚性措施,狠抓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散乱污”企业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扬尘综合整治和成品油市场监管等工作。要针对部分领域标准和规定缺失的问题,研究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强洗砂行业管理等规定。

海洋是威海的生态宝库。市领导建议,在发展海洋经济时,必须充分考虑海洋的承载能力,特别是养殖、加工等各类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能以破坏生态、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坚持绿色发展,构建人海和谐的新格局。要推进海洋生态产业化,将良好的海洋生态转化成经济价值,将碧海银滩变成金山银山。

治理现代化

要给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这也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

深化“六治一网”市域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重要举措。会上,市领导建议,要持续深化市域治理创新,坚持“当前”和“长远”一体统筹,“服务”和“管理”一体统筹,“整体”和“部分”一体统筹,“城市”和“农村”一体统筹,“陆上”和“海上”一体统筹,“治理”和“发展”一体统筹,全方位维护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和市民文明素养的培育。市领导认为,要抓文明行为养成,实施新一轮“精致城市•文明市民”培育行动,聚焦群众反映强烈、感受直接的乱穿马路、乱扔杂物、乱停乱放等问题,从具体小事抓起,坚持不懈抓上几年,真正让市民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个大的提升改观。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各中心、站所配齐文化专管员队伍,与党建、科技、教育、普法、卫生等方面做好结合文章,接好地气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全面推开运行“志愿+信用”工作模式,打通威海市志愿服务、公共信用信息两大平台,积极调动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法治环境的有力保障。市领导提出,要构建科学规范的依法行政体系,不断增强政府立法系统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支撑。要推动法治渠道化解矛盾纠纷,完善调解、信访、仲裁、行政复议等化解方式,把矛盾化解在小。要健全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不断转变执法理念,提升执法水平,让人民群众在每次执法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持续推动作风大改进 以奋斗姿态迎接新时代

新时代、新阶段必须有新的奋斗姿态。加快推进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和治理现代化,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干工作、抓落实?会上,领导干部们一致认为,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攻坚克难,才能推动各项事业展现新变化、呈现新气象。

面对新阶段的新任务,广大领导干部必须要跳出“蓝天白云综合症”的舒适圈。市领导表示,要从过去的荣誉、成绩陶醉和自我麻痹中清醒过来,看到城市发展的危机和挑战,看到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转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着力点,多做一些打基础、强筋骨的实事。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重在抓落实。围绕抓好“十四五”及明年工作的落实,市领导表示,要厘清责任抓落实,该压的责任压实到位,该给的权力授权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责任体系。要调动主观能动性抓落实,对基层干部放手放权,鼓励基层放开手脚,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把干部培养、选拔、任用作为推动工作、弘扬正气的重要手段,营造公平正义、鼓励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

当前,我市正在开展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市领导表示,要持续深入抓好抓实。通过典型示范,大张旗鼓地树典型、扬正气、传递正能量,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工作提升。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强化督导,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统一,充分利用评议、质询、问询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组织开展成效评估活动。

保持干部良好的精神状态还要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不断完善专业素养考察评价方法,为广大干部成长提供风向标、指南针,为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提供导航仪、路线图。市领导表示,将严格落实省委“容错纠错、澄清保护、关怀帮扶”三项激励保护机制和省纪委、我市出台的相关文件政策,把开展容错纠错和为受到诬告错告干部澄清正名工作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廉政谈话、述责述廉,把握好为公与谋私、工作过失与玩忽职守、改革先行先试与蓄意违纪违法之间的界限,该纠错的及时纠错、能容错的坚决容错,像“大浪淘沙”一样,把搞腐败、不思进取的干部淘汰掉,把有想法、有闯劲、有担当的干部显出来。

站在新起点,奋进“十四五”,广大干部要更加担当有为。市领导表示,将持续加强干部培养,强化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好党校、胶东干部学院等教育培训基地,开办年轻干部“起行学堂”,聚焦攻坚突破重点领域开展系列专题培训。同时,强化实践锻炼,实施一线“淬炼”计划,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干部到攻坚落实一线岗位挂职任职;强化交流轮岗,常态化推进机关、事业、国企干部横向交流和市直、区市、镇街干部上下交流,充分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7个小时的务虚会是我市各级党员干部“头脑风暴”的开端。近期,市委还将分期举办务虚会,听取和讨论各区市、开发区的发展构想,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各重点领域的目标思路。通过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共同谋划好威海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美好蓝图,激励全市上下鼓足干劲往前冲,奋力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