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新闻办举行的“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牢牢把握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的目标定位,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全新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科技创新激发新活力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邓勇介绍,今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000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我市年均增长5.8%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1%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左右。
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占比由“十二五”末的9.7:45.5:44.8达到2019年的9.7:40.4:49.9。其中,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25.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3.8%。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愈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打造千里海岸创新链,持续提升国家区域创新中心资源聚合能力,建立完善以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龙头的“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企业创新活力有效激发,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600家以上,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达到353个。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1.46%,居全省第2位,比2015年末提高22.63%。研发投入稳步增加,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2.4%左右,专利授权持续增长,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2.8件。
“十三五”期间民生事业展现新作为。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41175元,年均增长7.6%左右;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始终保持在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5张,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岁。
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 精致城市树立新标杆
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我市牢牢把握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的目标定位,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
市新旧动能办副主任于习文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等七大产业集群,形成了医药医疗器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等10条优势产业链。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双百工程”,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支撑。其中,96家冲击新目标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的73.3%。近三年,我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挂脾企业7家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185家,总数分别达到19家、36家和341家,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同时,我市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1家企业入围国家试点,省级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加速企业智能化改造,出台支持集成电路、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政策,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赋能企业转型发展。于习文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市“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0.4%,居全省第5位。
我市“精致城市”建设拉开了东拓、西展、南延城市发展框架,入选国家“城市双修”试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获批全国首个“美丽城市”建设试点。全力奏好化解城市“烦恼”“四部曲”,累计解决14.5万套不动产权“办证难”,处置完成172个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大力开展低效用地规划整治,启动住建领域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工作。
改革开放打造新高地 重大战略释放新潜能
“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县两级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具体来说,我市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15个专项行动,大力推进“一窗受理 一次办好”改革,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的优化,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由2017年的27万户提高到今年9月底的38万户。
威海深入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规划建设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三次入选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打造特色服务贸易集聚区”典型案例被全国宣传推广。其中,在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方面,我市是继青岛之后全省第二个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19.4亿元,增长71.2%,占全省的46.4%。今年前10个月,全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23.8亿元,同比增长67.7%。
邓勇介绍,我市在改革开放中发起招商引资攻势,“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利用外资预计达到50.4亿美元,年均增长13.3%。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1403亿元,年均增长5.9%。
深化改革开放的同时,我市挖掘释放重大战略的新潜能。全面推进海洋强市建设,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33%左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8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加快推进;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格局,与青岛市签署全面加强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深化产业、科技、交通、旅游、民生等领域合作。
“十三五”时期,我市还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累计新建市级重点项目712项,总投资6380亿元,其中当年完成投产投用项目389项,重点项目体量和规模逐年增加,大项目、好项目不断涌现、接续推进。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共梳理储备2021年省级重点项目115个,总投资1185亿元。按照工程化、项目化、具体化的原则,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我市已经谋划重点项目400多项,并争取纳入省级重大事项初选库100多项,项目纳入情况居全省前列。
“十三五”时期,我市围绕打造市域一体、国内通达和联通海外“三大交通圈”,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推进莱荣高铁、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新机场选址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效促进我市与全省、全国互联互通,与国际快速通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提供坚强的基础设施保障。(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