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用“钉钉子”精神,蹚出一条“威海路径”

2020-12-11 编辑: 宋倩

  

      一个仅用两个月建起的绿色建筑项目,一场整齐划一的机器人“广场舞”、一个刻满了“威海话”的创意雕塑、一个工业4.0标准的“智慧工厂”……12月10日,全市精致城市建设攻坚突破第三阶段暨“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推进会观摩第二天,南海新区、乳山市、文登区、临港区的20个项目各有特色、亮点纷呈。天气虽然很冷,但一路走来,却能感受到独特的“威海厚度”、火热的“威海速度”、如春的“威海温度”。

      2020年是非比寻常的一年。一年来,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威海时指示的“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发扬“钉钉子”精神,全力攻坚突破,蹚出了精致城市建设、“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的“威海路径”。

      厚度:精致城市人文底蕴深

      观摩第二天,厚植底蕴内涵成为了当天观摩的精致城市建设项目的“关键词”。

      103块质地细腻温润的灵璧石上,篆刻着行楷字迹入木三分;占地2.5万平方米的南海新区艺术展馆群,将人带到了艺术的海洋。江文湛、昆仑子、邢良坤,诸多书画家的参与,为精致城市建设涵养了文艺气息。

      “这里免费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的社会共享。”南海文旅集团工作人员谭韵涛说,未来将举办一系列书画名家联展,将侧重点放到引导青少年参与艺术活动上,将这里打造成为城市的文化交流中心和文化艺术公园。

      城的“气质”在建筑中涵养,人的气质则通过教育培育。乳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里,第六期400多名学生已经在这里接受了4天的集中教育。茶艺、篆刻、沙画、农耕……这些课堂上体验不到的传统文化,生动地走入了孩子们的心田。

      “葱俊儿的”“老鼻子了”“真泼食”……在繁华而精致的市区步行街道上,不时能看到刻着的“老威海”方言。来到文登区柳营街区改造提升工程现场,一座立方体的“方言雕塑”给了观摩团成员一个惊喜。无处不在的文登方言元素和沿街喷涂改造完成的6500平方米外立面,共同组成了一座方言特色广场。也难怪一谈起来,商户蒋洪阳就满脸是笑;“街区改造之后,比以往好多了!”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攻坚突破精致城市建设,让城市有根有魂、有个性有品位、有魅力有活力,离不开内涵底蕴的“精致”。

      威海四中、临港实验学校、哈佛摇篮幼儿园……被一大批优质教育资源所环抱,临港区天亿学府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经进入了最后的绿化和管网施工阶段。林泉河从身边蜿蜒流过,年底前,附近4个村的573户群众将住上舒适的“学区房”,让孩子们享受优质的教育。

      有文化的熏陶、有丰富的教育,精致城市建设丰富了城市功能,也涵养着城市文化的厚度。深厚的人文底蕴,正随着城市建设,融入市民的精神家园。

      速度:现代化产业塑造新优势

      一年来,各区市、开发区工作人员在推动“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上快马加鞭,用全程帮办、跟跑陪跑,不断刷新着“威海速度”。

      项目从选址到投产需要多久?南海新区南海建筑科技项目给出的答案是——两个月。今年7月投产,如今该项目已实现1.7亿元的产值,国内外订单源源不断。

      该项目也是优化载体招商的一个成功案例,一期工程由闲置厂房打造而成,政府工作人员贴心服务,为企业腾出了专攻主业的时间和平台。企业负责人介绍,这里将打造建筑装备智能化加工基地,主要从事建筑机器人、智能爬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在乳山市,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开工不到一年,一期建设的8个标准化厂房已全部投用,5家企业已入驻其中。

      为何这里的厂房供不应求?原因得从规划建设之初说起。产业园在建设之前就瞄准了行业关联度高的高科技智能装备产业,并根据企业需求规划配套建设。如此“量身定制”,节省了企业资金,实现了企业拎包入住、投产快的效果,产业园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10亿元。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观摩当日的不少智能制造项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市的产业现代化水平。

      在文登区新元高端新材料生产项目现场,12栋单体建筑拔地而起。项目负责人强调,之所以顺利推进,多亏“双包双促”项目专班的全力服务。

      新元新材料是具备完整产业链的氟硅橡胶生产企业,该项目由新元新材料与中科院化学所合资建设,生产的氟硅新材料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海洋工程防腐等领域,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通过了欧盟REACH法规的认证。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28亿元。

      一期功能玻璃项目明年投产;二期药用玻璃生产基地随即启动……在中玻功能玻璃智慧生产基地项目现场,TCO薄膜电池玻璃基板生产线拥有8项国家专利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日本技术垄断,年产薄膜电池玻璃基板200万平方米。

      为何叫“智慧生产基地”?走进生产车间一看便知晓。车间按照工业4.0标准设计,不到60名工人让280多台设备平稳运行,生产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眼前这个“智慧工厂”获得观摩团集体点赞。

      温度:暖心服务引来“千里马”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各区市、开发区通过暖心服务,既给人才搭起实现梦想的舞台,也拿出宾至如归的优质服务,为他们营造“第二故乡”,引来更多拉动高质量发展的“千里马”。

      布局第二主业,天润工业今年有了“王牌项目”——空气悬架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今年5月,在该领域钻研20多年的同济大学博士张广世,主动担任天润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将自己对未来的梦想种在威海。

      张广世了解不少涉足该领域的企业,但最终选择留在了威海。谈及原因,他说:“吸引我的不光是成熟的锻造技术。企业领导和文登区工信部门热情给我介绍政策,很多事他们想在了我前面。我确信,在这里一定有施展所学的空间。”

      人才从外地来到威海,会有身在异乡的“陌生感”。用真心对接引来的“千里马”,还要用暖心服务让他们真正留下。

      2018年入驻南海新区的南海联合影像有限公司,可谓“出道即巅峰”:投产当年,企业产能翻了3倍,预计今年产值将超过3亿元。“这要归功于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公司行政总监向军说,来到威海,自己没有丝毫“水土不服”,反而是“如鱼得水”。

      面对观摩团,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企业还没投产,政府部门就把员工宿舍准备好了;生产线需要专业技术工人,也是政府部门帮忙牵线招工。“威海的服务,比起南方丝毫不差!”

      在乳山市,粤商大健康辅具科技产业园项目同样把关注点放在了暖心服务上。虽然还未投产,但一位位自广东而来的技术人员纷纷表示“不愿离去”。

      “我们坚持‘拎包入住’理念,在人才入住前就准备好人才公寓,并不断完善产业园周围的生活配套。”乳山市滨海新区新兴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项目一期工程走向完工,产业园周围人才生活环境也将不断优化,吸引更多人才再次集聚。

      各式各样的人才公寓,一直是我市引才留才方面的亮点工作。面对日趋多样化的人才成长需求,临港区还更进一步,推出了人才公寓“2.0”模式——临港青年中心项目。

      位于临港区开元东路南、台州路西的人才公寓东侧,一栋崭新的青年活动中心拔地而起。这栋三层建筑,包含运动、休闲、创业、融媒体等5个中心。人才走出家门不远,就能享受到健身、阅读等娱乐活动,真正住出了“家的感觉”。

      ■观摩手记:

      好环境就是新动能

      12月10日,观摩团来到南海新区、乳山市、文登区、临港区,所到之处新项目、新产业、新经济、新模式竞相迸发,具有威海特色的现代产业优势尽显。第二天的观摩中也有个共性现象——介绍项目时,企业负责人都把“军功章”的一半分给了服务项目的工作人员。可见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好环境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在第二天观摩中,许多项目建设的堵点难点都由一个个“服务专班”帮忙解决。从中我们看到了各区市、开发区的专业专注、精准精细的作风,宁可自己多加班,不让企业多跑腿,“店小二精神”和“首问负责制”被积极发扬落实。有政策创新和精准服务护航,企业可以卯足了劲冲击新目标,从而整体提升全市各产业集群的生产力、竞争力。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观摩的意义不仅在于切磋学习,更在于寻找短板差距。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中,“蓝天白云综合症”同样要不得。不仅要看重已经来到威海的项目和人才,继续主动上前提供优质服务,更得弄明白为什么有些项目和人才不愿意留在威海,我们能做的还有哪些,让更多好项目、“千里马”在威海扎根。(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 匙亮 初佳伦/文 朱春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