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软硬结合,南海新区从“面子”精致到了“里子”

2020-12-11 编辑: 宋倩

     

      南海新区实验中学配套齐全,奥林匹克中心等建筑鳞次栉比,汽车站规划建设设施一流,“精致”这个词在南海新区从“面子”贯穿到了“里子”,融入到南海新区人的血液里。快速完善交通、住宿、商务服务、教育、文化体育等城市服务功能后,南海新区放大了城市吸引力,打造了一个让人愿意来、留得住人的精致城市片区。

      今年以来,南海新区紧紧围绕全市“重点工作攻坚突破年”部署要求,紧扣“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新区新城“新”的优势,以产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加快现代化,推动产业与城市良性互动、互促共荣。

      眼下,南海新区文化艺术群落逐步成型;南海新区实验中学等学校投入使用,香水河口生态整治修复工程即将完工,这些都为精致城市建设增添生态底色、注入新活力。目前,南海新区正全力以赴推进精致城市建设攻坚突破,坚持城市建设不精致问题整改和精品亮点打造“两手抓、两不误”,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加速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精致城市南海样板。

      精致不仅仅体现在生态文化等“软实力”方面,更体现在项目建设带来的“硬实力”上,南海新区全力以赴推进“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形成“在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落地、落地项目促投产”的顶格推进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足后劲。2020年,全区在建重点项目45个,投产或投入使用项目20个。

      南海新区今年签约了全球最大花青素生产基地、臻迪无人机生产基地等项目。明池玻璃、科博乐汽车电子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首期入驻12个团队、14个项目,并与明池玻璃合作打造智能工厂,不断增强区域产业承载力和吸引力,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提速赋能。同时,全区30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5个省级重点项目预计年内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36%,一批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建设、当年投产达效。

      今年来,南海新区坚持项目为王、企业为王、产业为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进出口比去年翻一番。

      艺术展馆集群,为文旅融合插上翅膀

      近日,位于南海新区滨海路北、蓝湖西路西的邢陶艺术研究所项目主体封顶,这里将于明年建成使用。总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的邢陶艺术研究所建成后,将致力于研究文化活动规律,创作文艺作品,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

      “邢陶艺术研究所包含陶艺文化活动的创作中心、培训中心以及活动中心。建成后,邢良坤老师将带领团队长期在这研发创作。”威海南海文旅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位于南海文化艺术馆东馆的邢陶艺术馆已开馆,展出了邢良坤捐赠的650余件作品。近年来,南海新区致力于增强精致城市文化底蕴,在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过程中,引进了昆仑子艺术馆、江文湛艺术馆、邢陶艺术馆等展馆。作为南海新区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展馆常年免费对外开放,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提升城市文化和品位。

      作为南海新区重点打造的文化艺术群落,南海文化艺术馆也是“旅游+文化艺术”组团的一个典型,具备文化馆藏、艺术创作、展览展示等多项功能,以名人效应带动文化艺术发展。开馆以来,不仅引起国内艺术界的高度关注,还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成为南海新区新的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作为南海新区文化艺术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梅兰芳大剧院建成以后,通过高档艺术品的展示、学习交流,将为南海新区的旅游发展增加丰富的文化元素。

      海洋特色教育,传递包容、开放、自信

      活灵活现的贝雕,精彩绝伦的沙画,智能化的海洋机器人……每周三下午,南海新区实验中学的孩子们都会参加一堂别开生面的海洋特色课程。以海洋特色教育为引领,南海新区实验中学构建的海洋教育课程体系,对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实施了整合管理,力求让每个学生熟悉海洋文化,在学习中感受海洋品质。

      南海新区实验中学副校长蔡英姿说,学校以“我的课程我做主”为宗旨,组织编写“美丽南海”“魅力南海”“美利南海”“梦想起航”四个系列校本教材,分别作为六年级到九年级的必修课校本教材。

      海洋特色教育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先后多次参加了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举行的世界机器人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今年11月,南海新区实验中学正式投入使用后,26个教学班的1040名学生整体搬入“新家”。在新的校园里,错落有致的教学楼,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高标准打造的塑胶操场等让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海洋特色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延续了下来,在新的校园里继续发扬光大。海洋教育包容、开放、自信的核心力量让更多孩子受益。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南海新区上学,为更好满足人们“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完善精致城市教育体系,今年南海新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南海第二实验小学、南海新区实验中学、青苗国际学校3所学校,规划设置96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5000余人。还面向全国聘请一批名校长、名师,引进一批高水平教育人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智能化生产线显威力,年产值增长40%

      走进南海新区天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内,一排排厂房鳞次栉比,一阵阵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公司今年新上线的精密铸件深加工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

      眼下,四季度已接近尾声,天润机械科技正开足马力,向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力冲刺。而在天润机械科技的新生产线旁,只有“寥寥无几”的工人在生产线上来回巡视,笔直的输送带正将一个个半成品输送至下一道工序。

      “精密铸件深加工生产线是由天润工业投资5亿元建设的,这条新生产线经智能化改造后,可以实现一人多机,一名员工负责三到四台机床,大幅度提高人均效率,创造更多产值。”看着眼前这条智能化生产线,天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言语里满是骄傲,“产值预计一年能达到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

      今年对天润机械科技而言是进击的一年,“逆流而上”的天润机械科技,决定把冲刺新目标的赛道,定在智能制造。

      自去年以来,天润机械科技对铸件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引进了韩国斗山的数控立车和立加、卧加等高端设备100多台套。目前,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成并投产。

      “今年投入特别大,专门对卡特、邦飞利供货,购进专用的大型设备供货,整条线能产出200多个产品。”公司负责人表示,项目还为德国博世、美国卡特彼勒等世界著名主机厂生产配件,仅卡特彼勒每年的订单量就能达到五六千万元。

      从2016年“入住”南海新区后,天润机械科技就在不断探索转型升级。为了让产品走出国门,赢得世界工厂的青睐,天润机械科技除了引进先进的生产线,还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采用世界通用的全球认可的行业标准来要求每一件产品。眼下,精密铸件深加工项目的专业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标准,项目的订单已排到明年三四月份。

      从签约到投产仅用60天,企业为“南海速度”点赞

      这几天,南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富强忙得不可开交,电话一个接一个,都是主动来下单的客户。

      “现在是供不应求,销售订单已3亿多元,今年能完成2亿元左右,明年的二期建设好后,预计生产效益能达到6亿元左右。”南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富强说,从今年5月签约到投产,智能升降脚手架和铝合金模板项目建设仅仅用了60天时间,7月份开始投产,预计到今年年底产值能达到2亿元。这样的“南海速度”让企业忍不住点赞。

      总投资8亿元的南海建筑科技项目由河北盛卓建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建设,将打造建筑装备智能化加工基地。因为产品能将传统工作效率提高10倍以上,即便是在疫情期间,盛卓的订单也不断,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中字号”建筑企业。为扩大产能,盛卓决定在山东再建设一个生产基地,看好了南海新区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港口优势,盛卓决定在这里投资建厂。今年5月,项目正式签约并开工建设。

      为保证项目快速推进,南海新区项目服务人员可是费了不少心血。大到推进项目建设,小到照顾饮食起居,项目服务人员白天主动靠前,晚上随叫随到,这样的服务让马富强竖起大拇指。“为让企业快速生产,南海新区管委工作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对我们前期的土地、施工、人员招聘等都贴心服务。”

      依靠强大的科研团队,南海建筑科技拥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超过30多项,目前,企业已购置全自动智能化机器人焊接工作站16套,数控设备36台,80多台铝模生产设备已全部投入使用。项目投产四个月以来,销售订单就3亿多元。公司主要产品“盛卓牌”智能升降脚手架和铝合金模板均通过了住建部评估验收,并获得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一流配套、贴心服务,助企业飞速发展

      从2018年入驻南海新区后,威海联合影像有限公司就好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为华为、小米、OPPO等许多知名厂商的供应商。

      今年,威海联合影像有限公司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这个总投资2亿元的项目主要从事数码摄像头模组的研发、生产、服务,产品包括200万至1300万等高像素模组及指纹识别。在来南海新区之前,联合影像在全国行业中销售量一直排名前十,到南海新区之后,企业的产能在一年之内就翻了3倍,2019年实现产值1亿元,而今年的产值将会超过3亿元。

      “我们目前的订单已饱和了,为保证生产,我们采用“人休机不休”的工作模式,24小时两班倒。”威海联合影像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向军说。

      2020年,企业又投资5000万元新上10条CSP全自动生产线、6条COM全自动生产线,产能达到之前的1.5倍,员工也从去年的2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700多人,车间由8个扩建到12个……向军说,企业发展这么快,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给我们的扶持力度相当大,厂房的房租补贴、人员招聘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帮助。目前我们这里的员工都是包吃包住,配套了食堂、公寓,是政府统一安排的。”一流的配套设施、贴心的服务,政府的大力支持让向军和企业员工信心满满。

      眼下,联合影像1号、2号车间还在装修,企业规模还在扩大,预计此次产能扩大后,全年营收可达5.5亿元,而整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