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咱们说到李龙王到黑龙江大兴安岭地界,发现白水江中蟠踞着一条孽龙白蛟,凶猛异常,但是李龙王说想要除去白蛟,单单靠他一人之力恐怕难以取胜,还需大家相助才行。
原来呀,龙蛇相斗,多靠尾巴,老李幼年失去尾巴,所以单凭一人之力,打不过白蛟。
百姓们受尽了孽龙白蛟的苦,自然愿意帮忙。于是李龙王便将战胜白蛟的方法告诉了乡亲们,让他们奔走相告。
原来,李龙王让大家一要准备馒头和糯米团若干,二要准备生石灰若干。苦战时,如果看见白水泛起,一定是白蛟占了上风,大家就向江中抛撒干石灰烧他,不让他休息;如果见黑水涌起,一定是自己一时居上,所以立即投馒头和米团,吃饱了好继续战斗。
到了约定好的战斗之日,可了不得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头是馒头,一头是石头、白灰地来助阵。就这样,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李龙王与白蛟苦战了七天七夜,终于打败了孽龙白蛟,占踞了白水江,而白蛟则逃往黄河栖身。虽然黄河也时有泛滥,但他毕竟领受了黑龙的教训,同时也深知过去罪孽深重,因此收敛多了。
作为李龙王来讲,他一心一意要消灭白蛟。说实在的,那是拿命玩啊,因为它没有尾巴,在水里作战很困难。好在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李龙王取胜了,也不负皇帝信任、师父重托。
话说,李龙王占据白水江后成天东奔西忙,从而使东北乃至京、冀、鲁、豫一带常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为感谢他的恩德,将白水江更名为黑龙江。
从此以后,江上商贾和民众的船只又川梭般地往来起来,过去迁出的居民也纷纷迁了回来,两岸又出现了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因李龙爷是山东文登人,为了能得到李龙爷的庇佑,数百年来,黑龙江上每每行船或放木排时,船老大总要先问一声:“船上有文登人吗?”或“船上有山东人吗?”一旦有人回答:“有!有!有!”船老大就可以放心地行驶。
话说,李龙王在东北打败白蛟之后,名声大振。道光皇帝根据文登知县欧文的奏请,为李龙王亲笔题写了“溥惠佑民”的金匾,李龙王正式列入国家祀典。古往今来的文献记载中,皇帝为一个传说中的人物题写金匾并不多见。从此李龙王更加名扬四海,威震八方,人们的祭祀活动由此更加兴盛起来。
那么,人们都是用什么方式祭祀咱们这位平民龙王的呢?欢迎关注Hi威海城市客户端,《威海老故事》咱们下回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