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我的“十三五”丨威海乡村,彻底变了模样……

2020-12-23 编辑: 宋倩

      美丽如画的村居环境、功能完善的产业链条、含金量极高的人才队伍……“十三五”期间,我市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在乡村产业、乡村人才队伍、乡村文化、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治理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

      ■场景一:

      有了信用+志愿 后进村变成“免检村”

      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窗明几净的房屋,优美宜居的庭院,平整开阔的广场……在寒冷的冬季,走进荣成市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一幅清新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但在以前,东岛刘家村却给乡村振兴拖了后腿。“村里以前卫生不达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俊军回忆。

      近年来,我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设美丽宜居家园。村民的习惯怎么改?东岛刘家村有妙招。

      刘俊军解释,“俺村实施‘信用+村民福利’‘信用+农机服务’‘信用+志愿服务’等制度,把环境整治与信用挂钩,村民进行志愿服务就能加信用分,信用分换福利,大家都抢着当志愿者。”

      信用分在手,村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大家自发把村庄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搬走“三大堆”,平整土地,开展绿化工作;村民齐上阵,清理乱搭乱建;收拾自家庭院,培养卫生清洁良好习惯……现在村里早就没了保洁员,14支志愿服务队成了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力军,他们穿着统一的“队服”轮番上阵,悉心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精致。

      现在“洗脸”“换装”“提神”三大工程陆续完成,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问题逐一攻破,东岛刘家村从“面子”美到“里子”,成了全市第一批“免检村”。

      ■场景二:

      留学生开起了农产品配送公司

      这几天,威海壹贰叁肆玖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城瑞忙得脚不沾地,前往广州和福建验收公司新购买的自动化设备。有了这批设备以后,公司的农产品分拣效率能提升25%左右,这在威海的农产品配送行业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做这个系统主要是考虑两点,威海招人比较难,还有就是希望能提升工作效率。”上这个系统之前,张城瑞做了多方调研。

      今年33岁的张城瑞在新西兰留学并工作了8年,曾经有一份优越的工作。2015年初,他回到家乡威海,看到威海的农产品配送还没有成熟的产业链,就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初生牛犊不畏虎,张城瑞的初衷很简单——为了让大家吃得更放心。

      说干就干,凭着这股热忱,张城瑞创立了威海壹贰叁肆玖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成为威海首家从事绿色健康农副产品配送、经营和加工于一体的专营公司,倾力打造农副产品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架起一座连接农村“田间地头”和消费者“餐桌”的桥梁。从源头到检测再到配送环节,张城瑞都亲力亲为,使用了最先进、最科学的技术手段和运营管理方式,保证送到客户餐桌上的所有农产品都达到安全、健康、新鲜的标准。

      通过对食材安全各流程的严格控制,12349配送公司成立短短5年,已经成为威海食材配送行业的引领者。目前已服务客户400多家,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银行等各行业的客户,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每天可为10万人提供放心安全农产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张城瑞提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解决了农民的产品销路问题,直接带动农户2100多户,农民户均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

      ■场景三:

      樱桃树用上高科技 “智慧大棚”助增收

      临港区汪疃镇鸿树林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樱桃大棚里,一股股暖流扑面而来,公司总经理王世金穿着一身西装,脚踩铮亮的皮鞋,在门口拿着手机“指指点点”。

      搞农业咋穿得如此“商务”?“在临港区管委支持下,我们今年用上了智慧大棚,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温室水肥、卷帘、补光等远程管理,早就不是以前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啦。”说着,王世金将手里的温湿度传感器插入土壤,在另一处的设备终端里,土壤温度、水分含量等多项数据一目了然。

      让传统农业实现更新迭代,是新时代对新农民提出的新要求,对王世金来说,就是将“高科技”注入土地里,从现代化农业中挖出“金矿”。

      “我们有20多公顷樱桃园,以前一个大棚要好几个工人守着,有了智慧大棚,我一个人就能轻松管着十几个大棚。”王世金说。

      在智慧大棚中,樱桃树别提多舒服,饿了渴了有智能水肥一体机,大棚的温度、湿度、通风都被实时监控,自动卷帘机、自动防风系统轮番上阵,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科技力量注入的成果就是樱桃品质和产量的上升,王世金说,“按照现在的进度,果实能比普通的大棚樱桃提前一个半月上市,这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眼下,智慧大棚已经有15座投产运营,二期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对未来,王世金信心满满,“现在有了智慧大棚,管理效率上升了,成本降低了,我们发展的后劲更足了,眼看着又是一个丰收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艺嘉 贾文娟/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