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环翠智造”启航游向新“蓝海”

2020-12-25 编辑: 宋倩

 

      最近一段时间,位于威海创新园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2号楼的智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办公楼内灯火通明,负一楼研发测试区,几名研发人员还在对可视实验池内一台最新型自主水下机器人进行测试和讨论。此时,公司总经理韩锦亮和工程师刘汉强正在褚岛国家浅海试验场对水下机器人进行下潜作业。

      “环境已知、流速已知、传感器反馈数据信息、修改运动参数、加大推力……”海边的傍晚,冷风刺骨。甲板上人只要待上半小时就会瑟瑟发抖,团队为了精确掌握第一手数据,准确判断实验结论,在甲板上一待就是一天,夜深了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实验室进行数据分析。

      团队的辛苦付出,换来了累累的科研硕果。2019年8月5日,智真团队在美国举办的全球水平最高的水下自主机器人(AUV)竞赛上成功卫冕冠军,打破了从1998年到2017年冠军被美国和加拿大垄断的历史;2015年12月,团队研发的引水隧洞检测机器人在广州番禺区为中国海油集团完成世界首条水封油气管道隧道无人化检查,填补了水封隧道无人化检测领域的空白;2019年再次成功为中国石油西气东输公司完成油气管道水封隧道首次无人化检测,标志着团队引水隧洞检测机器人技术商业化成功。

      各种研发成果不断“成长”的背后,是团队夜以继日的艰苦努力与不懈追求的结果。智真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毕业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后,韩锦亮在当地组建了团队。从松花江畔到黄海之滨,这支历经两次园区转折的团队,如今在威海创新园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找到了他们的主场。

      “在哈工大(威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威海创新园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负责人周志权老师的引荐下,我们团队决定来威海考察。威海褚岛国家浅海试验场的海洋资源深深吸引了我。”说起选择来威的初衷,韩锦亮笑着说。褚岛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海域海水能见度、海水速流、吃水深度都非常适合从事海工装备试验。

      2019年4月,智真在威海完成注册。智真的落地是环翠区着力建设海洋智能装备基地的一个缩影。

      好的科研平台是技术的孵化器。海洋智能装备的研发对基础设施的条件要求非常高,机械部件加工操作台、焊接组装操作台、焊接调试台、台式钻床、雕刻机……偌大的操作间里,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式办公和作业工具。单单对水下机器人项目,就需要中心搭建海洋模拟测试器、吊臂、升降机、行车等。在900平方米的研发区内这样的设施设备还在不断更新完善,为更多项目和人员共享使用。“优越的地理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我们专心投入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工作更有干劲。”韩锦亮说。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现如今,威海创新园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已吸引7家企业入驻,威海智造将从这里启航,游向更远的“新蓝海”。(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曲黎悦/文 通讯员 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