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全会精神解读⑤ | 建设平安威海法治威海 争当治理现代化排头兵

2020-12-28 编辑: 仲鹤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及“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对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了一系列明确指示。

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扎实有力的治理体系保障。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威海市委关于制定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围绕“争当治理现代化排头兵”这一目标,聚焦“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打造平安威海法治威海”,在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确保经济安全运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扎实推进法治威海建设,构建现代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持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创新完善治理方式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城市幸福指数,离不开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因此,全会围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作出了一系列部署。

因“守信”得“善治”,近年来,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我市在信用体系制度建设、平台建设、奖惩应用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包含“信治”在内的“六治一网”体系成为我市工作亮点。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我们用信用‘一根针’贯穿社会治理方方面面,让信用有价、守信受益,让城市更便利,让生活更美好。”文登区委书记张宏璞介绍,在2021年,文登区将推进信用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信用建设规范化水平,巩固提升信用平台一体化水平,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丰富和发展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打造“信用文登”品牌形象。

纵观全市,以信用拉动社会现代化治理,我市具有先人一步的良好条件。“近年来,我们以‘海贝分’为依托,不断打造以‘信用+’为手段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打响了‘信用威海’品牌。”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邓勇介绍,将加强信用制度体系法制化建设,提升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水平,构建信用联合奖惩大格局,到2025年,全面建成走在全国前列、具有威海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

在信用引导下,一大批网格员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我市社会治理当中,组织、综治、安全等多网合一的“全科网格”,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南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海军介绍,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六治一网”治理模式,提升网格化治理效能,持续推行网格化治理大数据信息平台,以网格化为依托,以数据库为支撑,构成严密的风险隐患处置网络,迅速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展望“十四五”,新时代对社会治理的手段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立体化、信息化防控体系,加快大数据应用,同样是我市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肖超介绍,“十四五”期间,将紧盯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积极对接省厅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加快推进智慧公安建设,打造“一体化、智能化”执法办案新模式,推动“智慧公安”在全警融合、深度应用上大跨步发展。

推进法治威海建设 营造优质城市法治环境

城市发展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社会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展望“十四五”,围绕社会治理现代化,全会提出,“扎实推进法治威海建设”。这进一步强调了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位置。

“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全会提出‘扎实推进法治威海建设’,为我们实现‘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提供了遵循和引领。”市司法局局长李元敬介绍,将加快推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重点领域立法修法步伐,开展富有威海地方特色的立法实践;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立法是推进城市法治建设的源头。我市坚持党领导立法的原则,仅今年,市人大、市政府便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内容涉及精致城市、物业管理、执法监督等多个方面。

“自2015年威海享有立法权以来,威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已制定11部地方性法规,威海市人民政府也制定了系列政府规章,在促进威海社会经济发展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全胜认为,建设法治威海,要积极用好立法权,选准立法项目,创新立法机制体制,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支撑体系,通过高质量立法引领推动威海改革发展。同时要建立法治政府实施标准,厘清法治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加强法治政府与市场经济的互动,构建以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轴心的创新监管和容错机制,以精致城市建设为抓手,创新城市治理,完善城市治理结构。

有了全面完备的立法基础,如何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确保法律在群众中得到广泛普及?“十四五”期间,我市“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度将得到进一步落实。

“今年,我们开展了宪法有奖知识竞赛、《药品管理法》微信有奖答题活动、法律六进宣传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将继续把全面落实“三项制度”作为重点,立足提升执法能力,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普法力度,推动监管执法工作再上新水平,为推进我市法治政府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打造现代应急体系 夯实安全保障能力

现代化的社会治理,离不开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为坚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将安全发展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威海此次将构建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写入‘十四五’规划,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较好处理安全与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的体现。”省人大常委会特聘安全生产顾问、省应急领域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秦卿认为,此举将为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提供坚实保障。

现代的应急体系,需要从市级层面自上而下的有力推动。此前,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送安全服务到企业、数字化预案建设、应急处突一张纸等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治理效果。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梁皓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启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推进应急指挥信息化、应急预案数字化、应急队伍特色化、应急文化多元化建设,全面提升综合应急能力,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及时应对处置不稳定因素,加快化解社会风险,新时代下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实现居民的共治共建共享。市应急管理局将推动应急科普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鼓励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并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科普宣教设施实施。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经济安全运行,同样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市创新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项整治,与‘六治一网’社会综治体系有机结合,实现关键领域的安全可控。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刚介绍,明年,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始终树牢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并按照“一企一策,分类施策”的原则,将分解到区市、精准到企业、落实到机构,在常态化机制健全上下功夫。

■短评

以民享为根本 以法治为保障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和谐稳定的社会,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群众安居乐业的有力保障。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在治理现代化上争当排头兵,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扎实推进法治威海建设。一系列安排部署,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治理现代化排头兵坚定了信心,指明了路径。

衡量一个城市治理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群众参不参与、满不满意。要立足于“十三五”期间我市积累下的一系列特色经验做法,进一步健全完善由党领导下的信治、德治、智治等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发动群团、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畅通群众提出诉求渠道、创新为民解忧机制,以更加开放、更加精细的手段激活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做到治理过程群众参与,治理成效群众共享。

解开繁琐复杂的社会治理“方程式”,同样离不开“法治”的钥匙。法治所体现出来的程序正义,对违法者是约束,对守法者是保障,为城市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内在支撑。治理现代化的探索过程中,必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中的矛盾和难题,通过立法引领,在全社会树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治意识,以法律的准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整个社会治理从“人情”向“法治”转变。(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 孙艺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