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 12月28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九场新闻发布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隋建波,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美丽,市文化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冷大伟,介绍“十三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有关情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高质量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做到了六个全省第一:人均文化事业费第一,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第一,文化站设施平均面积第一,城市书房数量第一,山东省第一个牵头制定公共文化类省级地方标准城市,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威海市群众艺术馆、威海市图书馆新馆于2018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设施和功能全国领先;
建成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基层服务点300个,建成城市书房41处,打造城市15分钟阅读圈。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748个,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建成农家书屋1233个,形成覆盖乡村的图书网络体系。威海公共文旅云投入使用,为百姓提供均等化数字文化服务。
精品艺术创作成果丰硕
“十三五”期间,创作了现代京剧《郭永怀》《扶贫道》《星定情缘》、音乐情景剧《齐鲁时代楷模——殷树山》,舞剧《乳娘》在国家大剧院公演。
影视精品不断涌现,先后摄制了《承诺》《像章王传奇》《大洋深处鱿钓人》《咱村的女消防官》《小官大道》《塞上暖阳》等影片。其中,《承诺》获第21届世界企业论坛“阿尔弥斯女神奖”,《像章王传奇》获2018年新西兰亚太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大洋深处鱿钓人》获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提名。
深挖城市内涵突显威海特色
“十三五”期间,引导全民共同参与挖掘城市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先后开展了威海城市品牌广告语征集、“威海籍”作家作品征集、威海博物馆资源征集、“六维看威海·文旅Top10评选”征集等八大征集活动。
威海市博物馆、荣成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威海毛泽东像章博物馆作为非国有博物馆,在全市第一个被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国首个一战华工纪念馆对外开放,已成为知名的网红打卡地。
圆满完成了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发掘文物1700余件。
今年,我市9个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创历史之最。
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1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以上旅游特色村73个,其中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数量居全省第二。
文旅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效
出台了《威海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做好顶层设计,文旅产业各项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威海市入境游市场接待人数位于全省前三名,也是全省唯一开通俄罗斯入境旅游包机的地市。
围绕“一条主线、十大板块”,统筹推进228个特色街区、特色小镇、自驾露营地等旅游新业态项目建设。
12月17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推进全域旅游、大众旅游发展”培训班在我市举办,荣成市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A级景区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市达到50家,其中5A级景区2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十三五期间,五星级酒店新增1家,达到3家。
创意策划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
高标准创意策划由西部环山路和东部环海路组成的1001公里山海自驾旅游路,串联起了全市90%以上的核心度假旅游资源;
通过策划精准营销“六个一”工程,打响“驾游四季 畅享山海”威海自驾游品牌,将这条路打造成自驾旅游“网红路”,开启威海全域旅游发展新征程。
城市精准营销实现新突破
打造免费文旅大餐提振消费热度。我市在全省第一家重磅推出冬季A级景区(温泉景区除外)面向国内外游客门票全免的惠民新举措,引起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以“爱在威海”为主题,策划了全新的、独具威海IP的“春游—初见、夏游—热恋、秋游—相知、冬游—表白”四季文旅产品构筑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其中,“37.5°表白圣地 情暖威海”冬季文旅产品营销获中国文旅风尚榜优秀文旅营销案例,并以第一名获全省“最佳创意”优秀案例;
策划现象级事件营销。市政府杨丽副市长参加《中国推介》栏目进行“好客中国·精致威海”中、英、俄三语推介,这是我市首次通过国家外宣平台、首次由市领导出境推介的威海文旅产品,浏览量突破8000万次,带动威海成为“网红城市”。
在央视《朝闻天下》推出全年双月双日威海10秒宣传片。在北京地铁天安门站开设“辉煌的中国·威海市文化旅游大道”精彩展示四季威海品牌文旅产品,擦亮“精致城市 幸福威海”新名片。持续开展了中国(威海)国际海鲜美食节活动,拉动夜间消费水平,打响了 “中国海鲜·享威海”美食品牌和“到威海吃海鲜”的城市名片。
“十四五”期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将聚力“打造一流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在全省率先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作出新贡献。(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雅文/文 毕钰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