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十三五”期间威海市文旅事业实现突破发展

2020-12-29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孙艺嘉)昨日,市新闻办举行“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十三五”期间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强化全域统筹,聚焦产业支撑,精研城市文脉,突破业态创新”,高质量发展精品文旅。五年来,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文旅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效,城市人文氛围越发浓厚,市民的认同感越发强烈。

      斩获六个第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绩骄人

      “在公共文化服务上,我们做到了六个全省第一:人均文化事业费第一,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第一,文化站设施平均面积第一,城市书房数量第一,山东省第一个牵头制定公共文化类省级地方标准城市,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隋建波说。

      让城乡居民享受到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市不懈的追求,五年来,全市实现了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让文化无处不在、触手可及。目前,各区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四馆齐全,建成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基层服务点300个;建成城市书房41处,打造城市15分钟阅读圈;全市72个镇街全部建成高标准的综合文化站,其中65个达到国家一级站水平;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748个,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一张张城市文化名片也在传递。“幸福威海”等文化活动年均演出1700余场,市民担任主角连续举办47年的“5·23歌咏会”升级为威海国际合唱节,全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绘本主题展——2020中国绘本展成果举办,我市将打造成中国原创绘本的创意、写生、研发基地。

      今年我市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一系列创新性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引领了城市新风尚。“我们创新开展公共文化‘公益创投’试点,开展服务项目41个,服务群众6.1万人次;引入时间银行,建立起文化志愿服务与诚信建设融合的新机制,项目实施以来,全市文化志愿团队达到4000余支,文化志愿者达到4.8万余名,每年深入农村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逾3万场次。”市文旅局副局长张美丽说。

      文旅深度融合

      特色旅游品牌彰显

      “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活力迸发,各项指标成绩亮眼:201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9.4亿元,游客接待人数上升5151.6万人次;统筹推进228个旅游新业态项目建设,希尔顿酒店、虎头角海洋艺术小镇已开工建设,韩乐坊、十二属相街、香海豪生酒店等一批高品质度假项目正式运营;A级景区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市达到50家,其中5A级景区2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高标准创意策划《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将西部环山路和东部环海路组成的1001公里自驾路,串联起了全市90%的核心度假旅游资源,打响“驾游四季 畅享山海”威海自驾游品牌。“我们联合山东省自驾车旅游协会推出40多项自驾游主题产品,目前各俱乐部已累计有1500多位车友开启威海‘驾享山海’之旅,今年冬季,预计吸引3万多名车友自驾游威海,带动自驾游消费1200万元以上。”市文旅局四级调研员冷大伟说。

      提振消费热度,打造免费文旅大餐供全民乐享。今年我市在全省首推冬季A级景区门票全免的惠民新举措。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各景区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均实现翻倍增长。此外,还以“爱在威海”为主题,策划了“春游—初见、夏游—热恋、秋游—相知、冬游—表白”四季文旅产品构筑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持续开展了中国(威海)国际海鲜美食节活动,打响了“中国海鲜·享威海”美食品牌和“到威海吃海鲜”的城市名片。

      艺术创作成果丰硕

      城市内涵特色凸显

      我市文源深、文气足,今年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编制了《威海市特色博物展馆名录》,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馆等20处博物展馆已对外开放;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9处;完成了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发掘文物1700余件;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37项、市级非遗项目114项;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1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以上旅游特色村73个,其中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

      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文艺创作走向高峰。“十三五”期间,现代京剧《郭永怀》、音乐情景剧《齐鲁时代楷模——殷树山》、舞剧《乳娘》等影视精品不断涌现,其中《承诺》获第21届世界企业论坛“阿尔忒弥斯女神奖”,《像章王传奇》获2018年新西兰亚太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华夏文旅集团原创的《驼铃传奇》获得美国“TEA”大奖。(来源:威海日报)